唱歌教学丨新手小白如何正确学唱歌?

如题所述

一、第一步先把音准练好:

音准《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中的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部分,它分为视唱部分与练耳部分.视唱部分的训练包含音准,节奏,节拍,调性,变化音,转调,多声部思维,看谱即唱,对音乐旋律感情基调准确性的。

二、第二步学会正确的发声技巧:

1、贴着咽壁吸着唱的训练方法

“打哈欠”的目的是“打开喉咙”,使喉头稳定在低喉位上。但是,很难在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打哈欠”的状态。

而运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不仅能使演唱者的喉头稳定在低喉位上,而且可以自如地、松弛地“打开喉咙”。人在吸气时,喉头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喉咙不挤不压,气息通畅。只要在歌唱发声的全过程中,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这种“吸着唱”的感觉,就能始终保持低喉位“打开喉咙”的状态。

这需要演唱者在心里“想”着,“内视觉”看着,以保证“吸着唱”的状态贯穿始终。

2、“模仿”的训练方法

如模仿人的“宽嗓子”歌唱,模仿人的“哭泣”声,模仿牛的“叫声”等,都能使咽喉等共鸣器官处于兴奋扩张的状态,此时的喉咙便是打开的。

通过模仿来领会与体验声乐理论中所阐述的科学方法,掌握其要领,不断练习,就能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另外,用发声时比较合乎歌唱状态的“U”母音进行练习,也是掌握“打开喉咙”歌唱的不错方法。

3“打哈欠”的训练方法

“打哈欠”的训练方法是指在歌唱中,用来降低喉头和扩大咽腔的方法。人在“打哈欠”的初期,不让哈欠打出来,强行把嘴闭上。这种方法应该大多数人都知道,也试过,也比较简单了。

这时,软腭部分会自动上抬,鼻腔兴奋扩张,同时喉头也会自然下降,咽管(鼻咽、口咽、喉咽)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上下的距离,扩张腔体的空间容积,使声音的共鸣通道宽敞而又通畅。

这种“哈欠”状态就是“打开喉咙”的状态,也就是歌唱时的状态。法国著名生理声学家于松称它为“隐蔽的哈欠”。它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些通俗歌手善长用哭腔演唱。这种痛苦唱法,其实,寻找的效果也是'打开”喉咙。“笑”着唱,“打开’’喉咙的程度同'哭”着唱一样。笑肌抬起来了,整个歌唱处于兴奋状态,充分发挥了喉咙、气息和共鸣三者的协调统作用。

三、第三步找到气息支撑的感觉:

气息支点是发声时存在于人们意念中的各部分肌肉用力的目标和方向,找到了它,发音时才能有的放矢。在这一阶段,采用的方法是叫学生先将胸腔吸足气,然后屏住呼吸,放松颈脖、肩膀部位的肌肉,将下巴微收。

所谓的气息支撑,说的就是,我们吸气导致横膈膜下降,呼气的时候,横膈膜缓慢上升回到原位,所以气息被缓慢输出的过程,就像气息被我们撑住了一样。大家都见过针筒吧,针筒后面有个活塞。如果你把活塞(横膈膜)慢慢往针头(声带)(针头破洞也不行,所以声带要自然贴合)的方向推,就像我们不让横膈膜立刻松懈回到原位一样,气息不就不会一下子都跑出去了?所以,气息支撑的核心就是,在声带自然的状态下(声带恰到好处贴在一起,不过分用力),横膈膜缓慢收缩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