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配筋的钢筋表示

如图所示这个平法标注的钢筋所表示的分别的什么钢筋,应该在什么位置?
最好能麻烦帮忙画出来一个断面图,谢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表示: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箍筋表示: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扩展资料: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 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平法的原理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平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8
G是腰筋;2根20是上部筋;6根20是下部筋;8mm是箍筋,每隔150一个,加密区(详见03g101)每隔100一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28
这是平法的集中标注。
编号1的梁,共1跨,梁宽240高650。箍筋HPB235(或HPB300)两肢箍,直径8mm间距150加密区100。腰筋每边各2根(共4根)HRB335直径12,沿梁腹板高均匀放,是抗扭筋,注意支座处的锚固。上部2根HRB335直径20钢筋,下部上排2根下排4根(共6根)HRB335直径20钢筋。
支座处可能有原位标注,图片不全。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见下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05
L1(1)表示标号梁1号跨数是1跨
240*650表示梁的截面宽240;高650
8@100/150(2)表示强度Q235热轧普通光圆钢筋直径8毫米的双肢箍筋;箍筋间距100毫米;加密区为150毫米
G4--12表示直径12毫米的构造筋每侧2根
2--20表示梁上部纵筋2根直径20毫米的强度HRB335二级钢筋
6---20--2/4表示梁下部纵筋6根直径20毫米的强度HRB335二级钢筋;底筋4根;上面2根;按双层筋放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