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是出自哪首诗呢?

如题所述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出自于《端午日》,是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作者写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感叹。


【出处】: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赏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作者简介】: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3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是出自哪首诗呢?——答案: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


【原文】

端午日

[ 唐 ]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

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

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赏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1]诗的品质不是很好,也难寻一两句醒目的佳句。


【作者简介】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1-10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曾尧番的《端午日》,主要表达了诗人感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在端午节中,人们通常会赛龙舟、挂艾草、饮蒲酒,热闹而又有气氛,但是作者却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参与这些热闹的活动了,于是也就有了诗句结尾时“几人湮没几垂名”这样的感慨。

那么作为老年人,应该如何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第一,要尽可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后的生活并不是在家中蜗居,同样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说约三五好友切磋棋艺,也可以相约一起去湖边钓鱼,当然还可以选择当下时兴的广场舞,或者养一些花鸟鱼虫,这些能让退休后的生活更加的开阔,同时还能让自己在丰富的生活中体验到幸福感,减少老龄化带来的空虚感。

第二,加强锻炼,坚持运动。对于老年人而言,也要注重日常的身体锻炼。有规律的运动可以让老年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活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心态变得更加年轻。不过也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尤其是在饭前餐后,不要立刻运动,过量运动同样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第三,要时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高油高盐高脂肪的摄入,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代谢负担,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身体健康也会亮起红灯。所以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同时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和新鲜的水果蔬菜,严格控制高油脂、高糖分的摄入,这样只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值得期待,要有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和心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5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出自唐朝曾尧番的《端午日》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赏析: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在端午节中,人们通常会赛龙舟、挂艾草、饮蒲酒,热闹而又有气氛,但是作者却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参与这些热闹的活动了,于是也就有了诗句结尾时“几人湮没几垂名”这样的感慨。


作者简介: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第4个回答  2022-08-24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出自唐朝曾尧番的《端午日》。

作品原文

           端午日

                    唐·殷尧藩

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译文

年轻时 每逢佳节 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现在老了 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 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

只祈望一盏蒲酒 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 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 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

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 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作品鉴赏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

作者简介

殷尧藩:唐朝苏州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性简静,美风姿,工诗文,好山水。尝曰:“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游韦应物之门,分契莫逆。元和中,举进士第,辟李翱长沙幕府。后为长乐令,有治绩。与马戴、沈亚之为诗友,酬答甚多。仕终侍御史。尧藩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