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十二个月

十二个月代表什么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根据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的出没,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以月亮圆缺为月,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并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从而制定出最早的历法夏历

但是,每逢朝代的更换,新的朝代以每年的哪一个月作为第一个月是有变化的,也就是说,把每年的哪个月定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比方说,夏朝的夏历把一月作为岁首,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扩展资料

阴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就是指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30
十二个月代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间(约计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公转十二次又三分之一,故一年月数约计十二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18
地球的公转,时间

公历一年有12个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12 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罗马的英语原来只有10 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365天的由来

西元前4000年 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以观测天狼星的位置来判断思罗河氾滥的时间、时今的变化和播种的季节。经过仔细的观察,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隔365天氾滥一次,因此将尼罗河氾滥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称天狼星为「尼罗河之星」,将它看成埃及神的化身。
第3个回答  2011-11-06
十二个月代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间(约计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公转十二次又三分之一,故一年月数约计十二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第4个回答  2021-04-27
因为在古代,很多的文明都是使用12进制,而12的因数中,2和3都是质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