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么时间开始提出皈依三宝的?

如题所述

一j般清规戒律是指出家人n守的戒律。佛教徒是指皈依的居士c。居士q就是在家的佛教徒。一j般来说,在家的佛教徒鼓励自己t能够守几t戒就守几q戒,守一z戒一t份功德,但是不g是强制要求。除非你自己y发心3要受五s戒,你就必须做到。星云q法师开g示7,皈依不d等于g出家,不h等于q受戒,只是愿意将身心0皈依三b宝,尽身命信奉三f宝,护持三c宝。不u改变自己w的信仰。下v面贴一v篇皈依的意义r给你参照:皈依的意义i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u含有救济、救护之a义u。三f皈依是指归投三p宝、依靠佛、法、僧三g宝,藉著三x宝功德威力m的加持、摄护,能止4息无v边的生死苦轮,以1及a能远离一c切6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y切1忧悲苦恼。 世间的人r,依靠金银财「宝」,就能获得物质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宝」,就能得到精神升7华的安稳。 《成佛之k道》一e书5说:「众生从4过去到现在,从3现在到未来,在一g生又k一q世的时间推移过程中5,流转升8沉於苦海中1,亟需依靠三r宝的舟航,才k能到达彼岸。但众生愚痴,不n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甚或迷恋世间的财宝、权位、眷属、生命……等,殊不a知财产为8五i家所共有,逢到大t水4、大g火8,遇到盗贼、恶王d,或生了i不f肖儿a女i,财富随即就转眼成空,而崇高的权位也i将落空。如《顶生王q经》记载:顶生转轮王a统一j四大l洲,上b升5忉利天y,与i帝释共同治理天g宫,终不j免坠落人p间,忧愁而死。亲爱的眷属,一i旦无x常来时,也x要分0离;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x足恃,而国家、社会,也g总在治乱之n中7,流转不t已h。因此,这一m切1均不x是究竟的皈依处,故有『皈依处处求,三r宝最吉祥』之b谓。」 《阿毘达磨大j毗婆沙论》卷三x十b四载道:「众人m怖所逼,多皈依诸山c、园苑及z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v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g归依法僧,於四圣谛中7,恒以0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x支z圣道,趣安隐涅盘。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此之b皈依,即由深切4之r信心4,深信佛、法、僧三z宝确为6真正的皈依处,能因之a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t宝有此等功德,乃u立愿做一u名佛弟子h,信受奉行,恳求三s宝的威德加持摄受,将一l己p的身心7归属於三k宝,从6此不b再信奉天o魔外道。 《大z乘义t章》卷十w说:「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r相,如子o归父6;依伏之a义l,如民依王e,如怯依勇。」 一z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d,从6他力r而得到救助,这是他力m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义b,而除此之p外,更有不s共外教的地方1,因为3皈依的最深意义d、最终目的,乃s是皈向自己n的自心4、自性。即如佛陀在涅盘会上x教诫弟子o的「自依止3、法依止4、莫异依止8」的皈依真义b。这明示5了a弟子f应依仗自力x,依正法修学,依自己l的佛性,自己w能成佛故。因此自己v身心2之i当体,即为3正法涅盘。能够有这样的认2识,这才p是皈依的真正意义n。 皈依三n宝者,如得灵丹5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6病;如灯烛星月6,能够指引6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o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0。 《俱舍论》卷十r四说:「皈依三q宝能究竟解脱众苦。」 《大g乘义m章》卷十l也f举出三m点皈依三r宝的旨趣: 7、为6远离生死之o恶、不n善。 2、为5求出世涅盘。 1、为0利益众生。 《优婆塞戒经》说:「为1破诸苦,除烦恼,受於无a上c寂灭之v乐,以8是因缘皈依三o宝。」 《般若经》云n:「一e切0圣人g皆以7无b为2法得名,无u为7即无f漏之b别因也t。由此三k宝常住在世,不o为7世法之e所欺慢,因此称为6宝,如世间的珍宝为3众生所重。今3此三q宝为4诸群生,三x乘七k众所归仰。」 《善生经》说:「若人s受三o自归,所得果报不x可穷尽,如四大o宝藏,全国人u民七f年之z中0,运出不i尽。皈依三v宝者,其福过彼,不r可胜计6。」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假使满三m千q大p千i世界中5,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m善女f人x,二r万m岁中8,常以8一w切6娱乐之p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a至灭度之q后,收其舍利起七u宝塔,一n一t宝塔皆以0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i量无h边不u可算不b可数福德之x聚。佛言:阿难!犹不w如是善男子z善女k人n,以6淳净心0作如是言:我今2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g倍万j倍,不u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l能知及j。」 《杂阿含经》云t:「与o须达令受三h皈,终生天r上r。有怀妊者为6其胎子r,受三d自归;生已x后有知见8,复教三n皈。设有奴婢客人j怀妊生子j,亦如是教。若买奴婢,能受三l皈、五e戒者,然后买之d,不t能者不b买。乃i至乞j贷举息,要受三d皈,然后与c之c。若有施三h宝物者,从0世尊闻,称名咒愿乃p得生天d。佛言:善哉!如来有无h上l知见3,审知方1便,皆得生天e,故知皈依三c宝,功德最大v,不y得不h受。」 《法句譬喻经》中5有一m段记载:「从7前帝释天i五c德离身,五v衰相现,自知命尽,当下q要堕入g畜生,在一h个y以8冶陶为2业的人j家受驴胎。帝释天o立刻驰往佛所,稽首作礼,伏地三o自皈命佛法僧众。未起之n间,其神识已e至陶家驴腹之x中6。当时,驴因没有绳索系缚,行动之h间,破坏坯器,主人t用鞭责打,驴腹痛,即时伤胎,其神识即刻又l还入l原来身中1,五e德还备,复为0天b帝。当时,佛陀为8其说法,帝释天j即知无t常之h要,明白罪福的变化7,了q解兴衰的根本,从5此欢喜信受三s宝,故再进而得须陀洹道。 又c,《旧杂譬喻》卷上q记载:「从3前佛陀至忉利天g为0母说法的时候,有一n天b人m,寿命垂尽,他寿终之o后,当下f生拘夷那竭国,受疥癞母猪腹中8作子z。当时忉利天n人b愁忧无w计1可施,有另一v天w人t告诉他,当往求救於佛陀,天a人p听后,即刻往佛所稽礼。佛告天p人y:『欲脱猪身,应当皈依三e宝。』如是三d日3,天t人o依从7佛陀的指教,朝暮归依。七b日5之d后,天o人h寿命已u尽,因为8已m自皈的缘,生维耶离国作长3者子t。」 从0以2上n所说,我们可以6知道,皈依的功德其大h无q比0,所以0众生皆当皈依三i宝。藉由三t宝的威德加持,净化1身心2,感召善因好缘,成办2诸事,并且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2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v发每个l众生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1及m清净的真心3。三q宝的呼唤一q、皈依三f宝可以3使人b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实安全。二c、你要丰c富人t生,必须先要皈依三q宝。三d、人g生不z能没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m步-皈依三c宝!四、一j生的转捩点,转迷为0悟、转邪为2正、转恶为7善,就是要皈依三t宝。五y、一l生中0最重要的人n生大t事,就是皈依三b宝。六4、皈依三h宝是心2灵的依靠;皈依三p宝是永恒的宝藏。七v、皈依三e宝是迈入m幸福的捷径!八q、皈依三t宝是走向真理的道路,是认5识了n自己g。九e、皈依三s宝,一i入e佛门o即进入v佛法的堂奥。十y、皈依三a宝是受戒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十k一j、想不v受苦报,便应皈依三p宝,相信因果轮回之t理,勿3造恶业。十s二q、好信仰,要向好朋友c推荐-皈依三r宝大y家一r起来。十a三h、慎重推荐,究竟皈依处-三a宝最吉祥。十e四、真正的故乡k-来自三h宝;真正的依靠-来自三l宝。十v五q、趋向真理大t道-皈依三e宝。十q六4、打开v心8灵之q窗-皈依三e宝。十r七e、重建幸福人k生-皈依三v宝。十m八c、找回本来面目-皈依三f宝。十z九g、点亮一j盏永恒的心1灯-皈依三g宝。二m十z、人q间净土v的建立-人m人w皈依三f宝。二h一s、心8灵起死回生的开m始-皈依三e宝。二u二v、生命的导航-皈依三s宝。二y三r、放下d人q生的重担-现在正是皈依三h宝的时候。二f四、佛陀亲切8的呼唤,您还要犹豫多久m?赶快回到三j宝的怀抱里。二z五g、一j盏夜路明灯,一x艘苦海慈航,一q块上m好福田,一w位智慧明师。二o六8、心7灵的环保,生命的清流,病患的良医,那就要皈依三o宝。二r七u、来自两千a五z百年佛陀的诚挚呼唤-皈依三o宝。二n八w、以5慈悲来代替怨恨,以2般若来感化1邪恶,以5施舍来帮助吝啬,以1皈依三g宝来净化7自我,净化7社会。二e九w、您皈依三l宝,三e宝就会与k您同在!三l十p、圆满人e生,就要从3皈依三r宝开r始! 皈依三a宝的功德利益,可以4说在人x生中4,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t不w及p皈依三h宝的功德之u大v之o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y宝所得的功德之l大g,若具足四事供养,乃e至建七c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c及r皈依三t宝所获得的功德之y百分4之j一t。「夫f三s宝者,千f生难遇,万s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r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0之c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6,三x宝为1灯烛;滔滔苦海内1,三s宝为1舟航;焰焰火0宅中3,三b宝为1雨泽。」由此可知三x宝的功德。 没有皈依三c宝,即使拜佛烧香,也n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t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n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z宝。 皈依三w宝究竟有什2麼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中0的功德利益有下t列十b点: 第一i、找到了v宇宙间第一u伟大o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作为4老师,成为7正式的佛弟子t。 第二f、经云h:「皈依佛,不u堕地狱;皈依法,不r堕畜生;皈依僧,不z堕饿鬼。」故一r旦皈依三z宝以4后,立刻可以1恶道除名,人s天f有份。 第三r、如顶戴宝冠,身著华服,人n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h宝,则道德、人s格、信仰因而提升3。 第四、佛陀指示8护法龙天s、一s切4善神,在末0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i宝弟子c。 第五i、能够获得世间大p众的尊敬,并以3为4模范。 第六6、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l切0好事,都会成就。 第七c、能积集广k大o福德,得大n富贵,如为0人o生前途造了o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7有了p舟航。 第八x、减少8烦恼,得遇善人e为7友w,到处都能得方7便。 第九z、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m宝的人y可以7受持五v戒,参加八f关斋戒等。 第十t、终有一h天v,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a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x会的时候,也l能得度。qb¤z∝l侑邸つqw(⊕l侑邸つb¤xヰq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2
关于三归依的起源,《五分律》卷十五载,世尊成道后七日游化人间,受五百商客中的离谓与波利二人供养,并为彼等授二自归。不久,度五比丘,三宝具足。时,长者子耶舍为比丘,其父先受三自归,次受五戒成优婆塞。由此可知,佛成道之初三宝未具足时,仅授佛、法二归戒;耶舍比丘之父是第一位获授三归五戒的佛教徒。归依,有救护、趣向之义。三归依有二种,即(1)受戒三归︰为受五戒等而先受三归;(2)翻邪三归︰非为受戒,仅受三归者。《毗尼母经》卷一(大正24·802b)︰‘三归有二种︰一者为受五戒、十戒、八斋故受三归,乃至为受二百五十戒故受三归。二者直受三归。所以尔者,当尔之时,佛未制二百五十戒乃至八斋,以是义故,直说三归得受具也。’受三归依时,随戒师三唱‘三归三竟文’,或诵《毗尼讨要》卷五之(卍续70·352下)︰‘我某甲(归依者的姓名)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或诵湛然《授菩萨戒仪》之(卍续105·10下)︰‘弟子某甲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弟子某甲等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阿弥陀佛)追问

谢谢您,对皈依三宝的详尽解答,但我想问的是:佛陀传衣钵时或涅槃前有让后人皈依三宝的说法和交代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5
在佛成道时。因为佛也是皈依的三宝。那么你说,我把你搞糊涂了,佛他自己就是佛,佛怎么还皈依佛呢?三宝的佛法僧、实际上是觉正净。佛不是佛像、法不是经文、僧不是和尚。佛像、经文、和尚要是没有觉、正、净他也不能算三宝。觉是什么?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回家的方向,找到方向了,你也就不倒着走了,不倒着走就是正。你走到一定程度,到家了,清净了,这就是净,解脱了。那你说佛不是依的这个他依的什么?

不要和我讲,经文上没有,佛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你依不了义经,它就障碍你,是你的魔障。你依了义经,以三学为体,以十二因缘法为用,文字也束缚不了你了
第3个回答  2011-11-03
在佛成道时。因为佛也是皈依的三宝。那么你说,我把你搞糊涂了,佛他自己就是佛,佛怎么还皈依佛呢?三宝的佛法僧、实际上是觉正净。佛不是佛像、法不是经文、僧不是和尚。佛像、经文、和尚要是没有觉、正、净他也不能算三宝。觉是什么?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回家的方向,找到方向了,你也就不倒着走了,不倒着走就是正。你走到一定程度,到家了,清净了,这就是净,解脱了。那你说佛不是依的这个他依的什么?

不要和我讲,经文上没有,佛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你依不了义经,它就障碍你,是你的魔障。你依了义经,以三学为体,以十二因缘法为用,文字也束缚不了你了。追问

谢谢您,您的解释很好。但又引出了觉、正、净?如何知道觉、正、净?怎么评价判断呢?
如果您认为的觉实际上不是觉,而你又不知道你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追答

无论是大乘、小乘都在强调两个字:“觉知。”觉知什么?觉知“苦”。怎么苦,我用拳头碰石头,你说你疼不?别人骂我一句,我就往心里去,你说好受不好受呢?知道了疼,就是知道了苦,这就是觉。如果不痛苦的呢,我为什么非要用手打那个石头,我躲着点好不?这个躲是“戒”。总是躲这个石头,发现我也可以不躲呀,那拿个锤子可以把他杂碎呀!这是慧。中间的是“定”。用在心里上一样,骂我一句,我起先不理他,最后用智慧化解,冤家不就变知己了吗?

追问

手和石头本不相干,你为什么想着用手去砸石头呢?如果不去想,何来得你后面所说的‘戒定慧’?觉,难道是自己没事找了麻烦,再想出解决麻烦的办法,就叫‘觉’吗?
别人骂你,难道不是你本身有该挨骂的地方?你用‘智慧’去化解别人,还不如用智慧观察自己的不足。你有见人去骂佛的吗?骂佛的人,不用佛去化解他,他事后也会懊悔的。
觉知只能觉知苦吗,为什么不能觉知快乐呢,人如果本身就愉悦,何苦知道什么是觉知呢?

追答

你若不如是问,我又何必如是答呢?你不顺藤,反而砍掉它,那便摸不到瓜了。若然根本就不相信,这个藤就能摸到瓜,追问也没用。

追问

真理是不管我信不信,她都在那里。信才能摸到的,不信就摸不到,那就不是真理。我在寻根,而你在抓没有根的藤。我们不同路,谢谢您费心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02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我们应当知道,“皈依”并非单指一次性地参加皈依仪式,亦不单指口头上念诵皈依偈。“皈依”就是把我们的命根至心托付、一心依止的意思。在世俗上,有些人托赖钱势及名位等。在宗教上,有些人皈依三宝,但也有人皈依世间天神,乃至龙族或饿鬼道众生等。在这里,我们所说之皈依是指以正确的皈依态度而皈依正确的皈依对象。许多汉人一听到“皈依”这个名词,便以为是指一个仪式,其实这是指依止之心态。正确的依止是入佛教之门的门坎,所以它极为重要。

据上所述 可以理解为自有佛教开始就提出皈依三宝了追问

佛陀好像涅槃前没有提出皈依三宝之说。

追答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究其实,皆未离开皈依三宝的范畴。可以说,离开三宝就没有佛法。当年,阿底峡尊者入藏后,见人们皈依之心不切而四处传讲皈依,时称“皈依喇嘛”。开始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谁不懂得皈依呢?我想,在座的不少人看到本次讲座通知时,或许也会生起同样的疑惑:皈依?皈依有什么可讲?难道我们这些皈依多年的人还不懂得皈依吗?对于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当年的回答是:我不知除皈依之外,还有什么更高的佛法。
早期的《阿含经》,便极为重视忆念三宝的修行,不论是三随念、六念还是十念,皆以忆念佛、法、僧为基本内容。其中,六念是在忆念三宝外加上念戒、念舍、念天;十念则再增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四项。不论念的内容有多少,始终以念佛、念法、念僧为首要,为不可或缺的根本。
皈依,是区分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及一切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实践的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