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访局值班的那些日子

如题所述

旗里成立联合接访中心 ,我单位属于涉访较多部门,应派人参与联合接访,地点就在信访局。

我并不是业务能手,只因我做信访软件工作,便被领导派来接访,每月来一周,这一接就是五年。

其实我所扮演的这一角色是无为的,只负责来访登记,简单了解信访人的诉求,转述给信访局工作人员,由他们协调,最终定夺是否可以解决,如何解决等事宜。复杂的会有相关领导给予解释答复。

在这种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下,我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观察来访者,以及接访人员与来访者相互说服时较量的过程。

时值开学季,因为择校和换老师来上访的人不在少数。来访的家长一副很懂教育的样子:“教育应该讲究连贯性的,我们孩子的老师已经教了他们五年了,孩子老师相互适应的都非常好,不能说换就换吧,何况孩子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在这关健时刻更不能换了”。旁边的随访者也应和着:"是啊,是啊,我家孩子自从这个老师教以来,学习成绩能从四五十分提高到九十多分,我们不允许把这个老师换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老师的好,说着换老师的做法不对,听明白了,好不容易碰到的一个好老师怎么能随便放走呢。

按程序进行了登记,通知教育局接访。

教育局效率还比较高,十五分钟就派来接访者。“关于这次换老师这个事情是旗里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决定的,肯定是不能更改的”,接访者清清喉咙继续解释道:“临时聘用的老师通过考试转正后,都要到基层去锻炼两年,你们的这个老师就属于其中之一,肯定得到基层去,也就意味着你们肯定得换个老师。“

”迟不换早不换,偏偏孩子们要小升初了,在这当口上,这属于特殊情况,可不可以不换“

”会议决定了的事是不可能更改的,她不去基层,那其他老师也会找好多理由不去基层,到时候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如果换了的话,这个班的孩子就完了,现在只有这个老师能管了这帮孩子“

”那没办法,定好的政策是不能更改的”

“向来这政策就定的奇怪,这个老师早以前已经在基层干过两年了,后来才调到五小,虽然是临时老师,但能力特别强,教的特别好,每年转正考试时因为代课没时间复习而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又让人家去基层”

“说不定又能给你们孩子换来一个好老师呢,比这个还好”

“那万一换来一个不好的呢,我们可不想冒这个险,我们就要这个老师,就这个老师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能光看到它不好的一面,你应该看到好的一面,换了老师以后,对提高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

“不行,我们要去见旗长,这事不能就这么定了,关乎一个班孩子的未来”眼看沟通进入了胶着状态,一个家长接了一个电话。

“喂,XX老师,嗯……嗯……嗯”

所有的家长面面相觑的看着接电话这个家长。

“唉,算了,我们走吧”

“?"

"我们这样对XX老师的影响不好,算了,算了,走吧"

一群家长就这样离开了接访大厅,接访者貌似对着我们说:”就是,别影响到人家老师的前途“

XX社的村民代表已是第三次来了,因为不满意补偿标准跑了又跑,之前的解释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无济于事。今天是由信访局领导联合相关责任单位对他们的事情进行答复。

”我们邻社就因为比我们早搬迁了一年,就比我们多拿很多钱,他们搬迁时是按XX文件标准执行的,可轮到我们就变成了YY标准,一下子降了好多,我们接受不了,我们要求按XX文件标准执行“来访者首先发话。

”搬迁你们社时正好赶上新文件出台,只能按新文件的标准来执行”责任单位解释道。

“但开动员会的时候新文件还没有出来呀,我们以为是按照原来文件标准才同意搬迁的”

“开动员会的时候新文件是没有印发,但我们告知过大家会有新文件出台,如果在真正做工作时新文件出台了,就按新文件标准执行了”

“你们没有说过”

“我们可以看当时的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你们编的……“

天就这样一步步的要聊死了。

”那究竟在真正外业清点工作开始之前新文件出台了没有“信访局领导发话了。

”出台了“责任单位说道,同时将一系列文件及会议记录拿给信访局领导看”同时我们又一次召开村民会议告知要按照新文件执行,当时村民并没有异议,现在搬迁完了,搬迁补偿费都已经拨付到位了“。

”新文件出来工作人员肯定就按新文件执行,你们也就必须接受新文件,因为这新的补偿文件也是经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上级部门批准后施行的,不是说谁想怎样就怎样的“信访局领导说道

”那我们农民的损失怎么办,我们拿了那么点补偿款怎么生活“

”据我了解,你们拿的补偿款也不少吧,有安置房,有生活补贴等“

”根本不够,没保障,我们还是要求按原文件标准执行“

”咋就听不明白了,中国在《宪法》没有出台之前,一个男人想娶几年老婆就娶几个没人管,但《宪法》出台以后,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那张三在之前娶了三个,李四正好在《宪法》出台后才娶老婆,也非得娶三个,那他就是违法了呀,有新法律出台就必须按照新法律来呀。同样的道理,有新政策出台了,补偿标准也就得按新的来呀“信访局领导举例说。

”那怎么能和《宪法》扯上关系呢“

”?“

很多信访案件就在这样的无法沟通中无疾而终了。

几个农民工卷着铺盖,带着对全世界的仇恨来到了接访大厅。

"煤矿欠我们工资不给,怎么办?"一来就理所当然的问着

“哪个煤矿?”

“XX煤矿,在XX镇”

“去镇政府找领导了吗?”

“找了,他们说管不了”

“那应该去劳动监察大队,那里是专门协调农民工资的部门”

“去了,也不管”

“?有劳动合同吗?我看看”

“没有”

“工资收据或工时清单我看下”

“没有”

"?"无语呀,接下来只能说我们也管不了了

“无凭无据,确实没法和人家煤矿要钱呀”

“那我们怎么办呢,煤矿现在都不让我们住,又不给我们工资,我们现在连饭都吃不上,我们今天要不上钱就只能住在你们这里了”

“?” 

这是要叫派出所的节奏了呀!

“反正你们是人民的政府,我们遇到困难,你们就应该帮助我们”

这会儿脑子挺好使,做工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签个合同呢,怎么连个工时单都没有呢,再说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真正的事实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谁叫这儿是人民的政府呢,只能给问问了。

经工作人员反复联系沟通,从煤矿那里得出了结论:这些工人因违反煤矿工作规定被辞退,工人被告知辞退时由于愤怒损坏了煤矿一些物品,所以煤矿不给付工资。

唉,说什么来着,趋利避害吧,对自己不利的话一句也不说。但看着这些可怜的工人,信访局领导又再次和煤矿协调,最终扣除了部分损坏物品赔偿费,剩余工资给工人进行结算。

临走时告诉他们:以后不管到哪里做工记得签合同,记得留收据,记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也决对不能做违法的事。

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进去,也不知道他们以后做工的地方是否有签合同的条件,毕竟他们为了生存,即使不签合同也得干活……

接访的日子就这样继续着……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走进了接访大厅,询问之下得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脖子上挂着家人的电话号码,哦,打了电话让家人来接走。

六十多岁的吴大姐因低保被取消来上访,聊的过程中发现她现在生活其实过好了,整整的讲了 一上午她过去的苦难后好像终于释怀了,不再纠结低保的事情了。

走路稍带点跛的连老汉来反映对残疾鉴定不满的事情,当年他被鉴定为二级残疾,每年都会领一笔残疾补助,最近重新鉴定时没被鉴定为可以领补助的等级,对此十分不满。经工作人员与残联联系后得知,如不服本鉴定,可以去残联重新填表,申请由上一级人民医院鉴定。得知这个结果后,吴老汉怏怏的说:麻烦死了,不鉴定了。其中缘由,不说自明。

八十多岁的老贾在一个下雨天拄着拐杖又来了,看着墙上的八项规定气愤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毫无逻辑的话,工作人员赶紧给他的孙子打电话让来接爷爷,因为是常客,所以联系方式是早就备着的,不知道当初究竟是什么事情伤了老头的心,让他无法解开这个心结,每当想起来不能释怀时便跑来信访局想讨个公道,但已经说不清事情原委的他只能就这样被孙子连哄带骗的带回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