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形成水晶的四个条件:

1、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

2、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

3、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

4、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

火山喷发时所含的气体或热水溶蚀等作用导致岩层中出现大量的孔隙,当富含硅质矿物的流体进入较薄的熔岩孔隙中,且温、压条件合适时将结晶沉淀出水晶等矿物。


扩展资料:

水晶的产地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 。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

中国的水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分为四种:

1、花岗伟晶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

2、石英脉型水晶矿床,如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一一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

3、矽卡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

4、水晶砂矿床,水晶硬度较高、不易风化,常形成残积、坡积和冲积型水晶砂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9

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

形成水晶的四个条件:

1、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

2、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

3、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

4、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

水晶的形成:

水晶的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更加苛刻。首先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其次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的温度与压力。时间因素更易获得,因此在地球上水晶的产出较为广泛。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火山喷发时所含的气体或热水溶蚀等作用导致岩层中出现大量的孔隙,当富含硅质矿物的流体进入较薄的熔岩孔隙中,且温、压条件合适时将结晶沉淀出水晶等矿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水晶的最主要元素是二氧化硅,即石英石。我们常把透明的石英石称之为水晶,其实它们石相同元素的。石英石的化学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属六方晶系,硬度为7,比重为2.66。折光为1.45左右,双折射光具有玻璃光泽。多为块状体。各种水晶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属,使各种水晶拥有其独特的颜色,紫水晶含少量的金沙石,粉水晶含少量钛。水晶一般分高温石英及低温石英。他们的温度在550-600之间。而573以上的被称之为高温的了,我们常见的水晶就是属于低温形的。水晶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而硅也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份约65%以上的最主要矿物;水晶的硬度介于玻璃和钻石之间。还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所以会造就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而水晶也会广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长石、方解石、金红石、花岗岩等等。

  天然水晶有“狭义水晶”及“广义水晶”之分。“狭义水晶”指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分子结构为晶状结构的晶矿,主要品种有白水晶、黄水晶、粉水晶、紫水晶、茶水晶等;“广义水晶”指所有半宝石,连玛瑙、碧玺等亦包括在广义水晶之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01
地质学家认为,大约在23亿年以前,东海一带还是茫茫苍海,经过海底火山喷发,地壳不断运动、变迁,直至唐宋时期才形成今天东海县的地形地貌。 据地质部门对牛山周围地区的全面勘察,已查明全县约有380 多条巨大英脉。石英脉,老百姓土话称它为“石龙”,石龙里往往蕴藏富足的水晶。 水晶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苛刻,首先要有充裕的生长空间;其次有提供物质的热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第三有较高的温度、压力;第四须有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 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温度与压力。时间因素更易获得。地球上不乏具备这些条件的区域。 东海县的水晶,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西有驰名中外的郯庐大断裂,东有海泗断裂。这些断裂周围伴有大量的节理、小断层。在桃林、羽山等地又有大的花岗岩体,当时可提供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再说,本地区经历多次变质作用,岩石变质程度较高,也可提供丰富的热液。据测定,东海水晶形成于燕山期,距今约有2~3亿年,正因为充分具备了水晶形成条件,东海地区才产生丰富的水晶,成为我国主要的水晶基地。东海境内水晶以无色透明晶体为主,也有紫晶体、烟晶体、绿晶体、乳白晶体及蔷薇晶体,但后者储量极少。其分布特点是,面广而散,埋藏浅,适合民采。目前勘探和开采深度一般从地表至地下20米左右。
第4个回答  2019-05-09
水晶在矿物学中被称为‘石英’,是属于所有‘石英’家族的矿种之一,石英家族的矿种另有‘玛瑙’又称为‘玉髓’、‘猫光石英’又称为‘虎眼石’,其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矽’,水晶是等于石英,但石英不等于只是水晶,石英家族的‘玛瑙、猫光石英’也不是‘水晶’,请读者不要搞错,同时也没有纯透明的蓝色或绿色的水晶,只有绿发晶或极少出现的蓝发晶!
  
  远在地球的地质生成时代,地球表壳几乎都是‘无水矽酸’的化学物质,是一种如似胶水黏稠状的无色物质,经地壳高温高压,使‘无水矽酸’中的‘二氧化矽’含量达到超饱和。随着地幔岩浆物质在侵入活动中沿着地壳薄弱处的上升,加之温度的逐渐降低,岩浆中的SO2(即石英),在有充裕的生长空间中慢慢的冷却形成石英晶体就是水晶了。
  
  水晶的生长空间主要有四个:首先要有提供物质的热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其二要有较高的温度(550-600℃之间);第三较大的压力(大气压力的2~3倍);第四须有生长时间(至少一万年以上)。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所以您目前所拥有的天然水晶,无论美丑大小都是来自地球冰河时期之前所结晶的大地产物,距今都有亿万年的历史。
  
  由于其中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故而会造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例如:白水晶(透明无色水晶)、乳白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粉红水晶、茶水晶(烟水晶、墨水晶)、各色发晶(绿发晶、红发晶、金发晶、黑发晶、钛晶…等等)、各色异象幽灵水晶(红幽灵水晶、白幽灵水晶、绿幽灵水晶…等等)、红兔毛水晶、黄兔毛水晶、幻影水晶…等等。水晶的生长环境多在地下、岩洞中,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苛刻,但只要有满足它形成的条件,晶体可以长的非常大。
  
  在天然水晶中,很难有完全无色透明、一点杂质都没有的晶体。经常在晶体内包有大量的细小固体或气—液态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一般都很小,大的也只有几毫米,小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