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一、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总目标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培训教育,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护士管理条例》,完善护士准入制度,加强护士队伍

建设,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明确护士的使用、培养、待遇和管理方面的责任。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

到2008年,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

医院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编制标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逐步在医院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3、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

逐步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

4、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机制,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5、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2005年至2010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6、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推动护理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机制创新,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

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7、发展社区护理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

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8、发展中医护理。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