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都为什么选择北京

新中国首都选择北况的原由和始末
选择的有2个,另一处是西安。

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下决心定都北平。

1949年1月,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去看望了毛泽东。

王稼祥分析认为:

1、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

2、北平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

3、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

毛泽东非常赞同王稼祥的分析,并认为:“将首都就定在北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昂地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参考资料:人民网-定都北平:毛泽东最早选定的首都是哪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北平地理位置好,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北平背靠苏联和外蒙,短期内无战争之忧。

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东、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500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

还有其他原因:

1、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自古以来建都在南京的国家寿命都短。

2、西安地理位置过于深入内陆,中国的经济中心在沿海和江南。

3、洛阳、开封经济落后,且有黄河水患的风险。

扩展资料

始末:

一九四九年一月,中共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看望毛泽东;在交谈时毛表示,“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

王稼祥首先从南京说起: “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纵观历史,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蒋介石在内都是短命的。”

他接着说:“这虽然带有历史宿命的色彩,我们不必相信这一套。但是,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这是它的很大缺陷。” 

至于古都西安,王稼祥认为,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那时的长城就是边境线,而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腹地,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选西安也不合适。

再看其他古城,王稼祥指出,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王认为,北平是最理想首都地点。

王稼祥:“ 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从战略上看,能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

他面色红润,大有一吐为快之感:“同时,北平背靠苏联和外蒙,短期内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东、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京师震动。”

他认为:“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500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觉得,定都北平比较理想。” 

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连声称赞:“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中国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共产党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 定都北平。”

同年九月廿一至卅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无异议确定定都北平,并更名“北京”。

参考资料:人民网-北京为什么成为首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北京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以来是得北京者得天下。她是北进中原的门户,北京南控中原,北控东北重工业基地(解放后党中央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而东北在日本的十几年经营下具有了一定得重工业基础)。

而且北京距离盟国苏联比较近,在发生重大变故后容易的到苏联的支持,在战争中,国内的大城市大都被炸成了废墟,而北京是和平解放的,城内基础建筑保存比较完好,近一千年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新中国成立时,南方的敌人还没有完全肃清,如果定都西北粮食,交通成问题;定都中原就无法有效的控制东北;北京的铁路交通在当时算是很好的,而且北京所在地就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土地很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无疑北京是当时建都最理想之地。

拓展资料: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驻地。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参考:百度百科“北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当初选择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有以下几点考虑:
1.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

2.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的状况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相对西北内陆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3.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4.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当时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北京震动。

5.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鉴于以上诸多原因,政府将首都定在了北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5
北京是非地,邻国多,一旦有争端交恶,比如俄罗斯核武丶朝鲜核武丶韩国萨德(如果装上核武)丶日本的美国军事基地,北京首当其冲,说北京无争端之忧,实则是掩耳盗铃之举,可以说新中国选北京,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北京需要化解这些威胁。
但话说回来,北京也是最安全的首都,如果西藏动乱,广东动乱,广西动乱,国内的省份动乱,要打到北京,要推翻北京政府,在过去,几乎是一点可能都没有,太远了,千万山水阻挡,先打得到再说。
还有就是北京位置来说,有两大靠山,一是周边邻国,二是广大的内陆省份,攻防俱备,中国在北京与周边邻国拉帮结派,美国无可奈何,中国的首都太近邻国了,打交道太方便,动北京,就是在动周边国家,而且中国现在好说话,如果北京没了,再想有这么好打交道的中国政府,周边邻国没人敢想,超级中国做兄弟好过做敌人,美国这样的顶级霸主不是也一样拿中国没办法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