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哪位师兄知道延可法师的简历?感谢

如题所述

  释延可:幼时拜师,信仰从少林开始
  春节时在少林寺就见过他,他显得有些“过分”文静。那日,我们在方丈室坐了好长时间,他始终不多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倾听,不时面露微笑。别人介绍说他是中国佛学院的学生,这是放假回来拜望师父。因同在北京蓝天下,我们约好回京后再去拜访他,但回来以后尘俗的事情太多,而延可法师的学业又颇重,不得已,竟一拖再拖,拖到今日。

  见到延可法师的时候,他正在法源寺后院看书,那种悠然而安详的神态让人在陶醉之余生出些羡慕来。我们迎上前打招呼,他微笑着还礼。说明来意之后,延可法师稍微考虑了一下时间,约我们到不远处的一间明净的空房坐下来谈。

  延可法师神态安详、谈吐从容,眉宇间不经意中透露出让人忘俗的气韵。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是一个绝对的美男子。

  开始是泛泛而谈,后来慢慢进入了正题。

  “先从中国佛学院说起吧”,他说,“我是1999年秋来此修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团体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在逐步发生变化。知识和信仰是同等重要的,中国佛学院是修、学合一的非常优良的环境。这里的课程设置比社会大学还要满得多,而且非常有规律,除了日常学业,还有早殿、晚殿和坐香。而这里的课程,除去对汉传佛教诸宗教理进行全面、系统的修学之外,还要进一步学习一些社会知识,诸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古代汉语、外语、政治、法律等等。”

  “中国佛学院和少林寺在你看来有何不同?”

  “两个地方每天所面对和修学的同时信仰这一课题,所感受的同是僧团的清净和合以及师长的慈悲教诲。两处地域有别,但信仰上修学所得的法喜(注:佛教用语,指修完佛法所得的内心欢喜和受益)是共同的。”

  风把窗外的古树吹得瑟瑟作响,他抬头往窗外看了看,“多像少林寺的风呀!”延可法师轻轻赞叹。“我很小就到了少林寺,所以较早接触到了佛教思想。我的信仰便是从少林寺开始的,就在这样一段纯真的年岁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生命定位!我有今天的信仰,需要感恩的人太多,最值得感恩的是少林寺的永乾上人和永信上人……”

  说到这里,延可法师表情庄重起来,谈话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从他的语感和表情中很显然地流露出:他虽然身在京城,但是那个为他找到了生命理由的古老寺院依然时时让他牵挂。

  稍后,延可法师继续谈。他说,自己刚刚出家时年龄较小,也常常让师父费心,师父的慈悲诱导和对他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照让他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温暖和佛教事业的不同寻常,也让他领悟到佛法的威仪和个人信仰的严肃,这种无声的接引后学的教化精神已经深深地传承到他的身上,将使他受益终生。

  “但是,在他们身边的时候,自己没有很用心学习。现在想来觉得总非常遗憾,同时也非常怀念那些日子,很希望将来能再次回到他们身边,弥补我内心的遗憾……”

  采访完毕,延可法师引我们参观了法源寺的全貌,经过他的宿舍时,还邀请我们进去坐了一会儿。宿舍和我们平时见的大学宿舍并无二致,只是干净、整洁了许多。

  临别,延可法师送我们到法源寺门口,并祝我们一路平安。我们则像他一样双手合十,祝他学业有成。追问

能再详细些吗?感谢

追答

您慈悲,够详细的了,自己在提取一下吧

追问

非常感谢!阿弥陀佛

追答

慈悲慈悲,麻烦给评定个最佳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