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千里走单骑: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4、望梅止渴: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舌战群儒: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扩展资料:

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9

有以下这些成语:

张灯结彩、身不由己、舌战群儒、青山不老、招兵买马、光阴荏苒、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初出茅庐、胸怀大志、器宇轩昂、知遇之恩、诡计多端、养精蓄锐、笑容可掬、反戈一击、

孔孟之道、大吉大利、强词夺理、摇摇欲坠、虚虚实实、无名小卒、势不可当、大雨滂沱、

赤膊上阵、物伤其类、锦囊妙计、泪流满面、曲意逢迎、闷闷不乐、先礼后兵、漫山遍野、

鹰视狼顾、心术不正、宽以待人、步罡踏斗、旷世逸才、班师回朝、手无寸铁、趋吉避凶、

削铁如泥、心怀叵测、缓兵之计、谋事在人、刀枪剑戟、力排众议、徒有虚名、等闲之辈、

赤身裸体、抵足而眠、尸横遍野、有机可乘、器宇不凡、一面之词、无计可施、色厉胆薄、

宝刀不老、反败为胜、横行无忌、龙肝凤髓、仁义之师、万死不辞、燕颔虎须、封金挂印、

指囷相赠、星月交辉、贪心不足、虎入羊群、土鸡瓦犬、目不邪视、束手待毙、柔能克刚、

扩展资料

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作者)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

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贯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9

1、单刀赴会

本是写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只身前往充满敌意的东吴参加会谈。现在用来表达独身一人前往敌营的意思。

2、舌战群儒

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3、三顾茅庐

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邀请诸葛亮为之效力。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本指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借顺风放火。现在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5、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指周瑜之计,谎说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吴蜀联姻以抗曹,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以索回荆州,而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竟然得以成婚,并连带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现在用来比喻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本指魏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的野心世人都知道。现在用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7、乐不思蜀

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26

1、锦囊妙计 [ jǐn náng miào jì ]

释义: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刘备)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2、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释义: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3、骄兵之计 [ jiāo bīng zhī jì ]

释义: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4、哀感顽艳

释义: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5、傲睨得志

成语释义: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6、养精蓄锐 [ yǎng jīng xù ruì ]

释义: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7、虚虚实实 [ xū xū shí shí ]

释义: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16

1、张灯结彩 [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2、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3、光阴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是新春。”

4、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5、胸怀大志 [ xiōng huái dà zhì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6、器宇轩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7、反戈一击 [ fǎn gē yī jī ] 调转枪头向原来所属的阵营进攻。也比喻一旦觉悟,回过头来对自己一方的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斗 争。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8、孔孟之道 [ kǒng mèng zhī dào ] 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汉代以后,经过封建统治者的修饰和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9、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座上一人忽曰:‘孙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0、诡计多端 [ guǐ jì duō duān ]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 处:《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