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最重要在哪个方面?哪一点让你最感动,得到什么启发,简要说说。

阅读选文——孔子的故事

孔丘,又名仲尼,从前人们一直尊称他为孔子。他是春秋时鲁国人。三岁时死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搬到曲阜去住,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来抚养孔子。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请客招待读书人,孔子想趁机会露露面,也去了,却被赶了出来:“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人士,你来干什么?”受了这番刺激,他格外刻苦用功,要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 三十岁时,他有机会到洛阳去,就特地送了一只大雁给老子作为见面礼,向他请教礼乐。老子姓李,名聃,年纪比孔子大得多,在洛阳当周朝守藏室的大官(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他见孔子来向他虚心求教,很喜欢,还真拿出老前辈的热心来,很认真地教导孔子。末了还给孔子送行。他说:“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送钱;有德行的人赠几句话。我没有钱,就冒充一下有德性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你说的那些古人早已死了,骨头也都烂了,只有他们的话还留着;第二,君子遇着好时机,就驾着车去,时机不好就走吧;第三,我听说会做买卖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似的,道德很高的人看上去好像挺笨似的;第四,你应当去掉骄傲,去掉欲念,因为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话就这几句。”孔子一一领受了。他回到鲁国对他的门生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走兽,我知道它会跑。可是,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捉;会游的可以用钩子去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怎么风里来、云里去,怎么样上天。我见了老子,没法捉摸他,他大概像一条龙吧。” 就在孔子会见老子那一年年底,郑国的子产死了。郑国人都流泪,也有哭的,好像死了亲人似的。孔子一听到子产死了,也哭起来。他说:“他真是我所想念的古代爱人的人!”孔子很钦佩子产,也跟他见过面,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在想法上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比如说,郑国遭到了火灾,别人请于产去求神,还说:“要不然,接着还要发生火灾。”子产可不答应。他说:“天道远,人道近;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郑国有水灾,别人又请他去祭扫龙王爷。子产又不答应。他说:“我们求不着龙,龙也求不着我们。谁跟谁也不相干。”这些思想在当时可以算是很了不起的。孔子在讲天道、人道方面是跟子产相像的。 孔子总想寻找机会,实现他的理想,到处奔波,后来还曾周游列国,可一直未能如愿,还差点被人打死,也几乎饿死,他说自己活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曾经有人向他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于路不肯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对他这样说:‘孔子这个人呀,追求真理不知疲倦,教导别人不知厌烦,发愤学习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连人变得老了都不知道。’” 六十三岁时,孔子回到鲁国,一心一意把精力搁在编书上头。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终于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他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名学生,最为出色的有七十二个。 七十三岁时,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子路在卫国被杀害了。他悲伤过度,患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孔子在世时始终想有所作为,安邦定国,造福世人。虽然他一生不得志,郁郁死去,但他的思想却给后代留下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1、 好学
曾经有人问他的弟子子贡:“你的老师是个什么人?”子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所以就回来问孔子,孔子恨铁不成钢,责怪之后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事实上,孔子确实做到了好学,他在街上允文允武,而且是个大音乐家,对于好学,他到偏激的地步,在大街上如果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他一定会追上去拉着那个人让人家再唱一遍,根本就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再唱,死缠烂打,直到学习到手为止。
而且,有一则孔子谈奏“文王操”的故事,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传说孔子师《师襄》教孔子《文王操》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孔子它的名称,孔子练了一个月,老师见谈得很好,想让孔子再换学一首,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感悟它的规律”然后一个月后,老师又忍不住催他,孔子说:“还不行,我还没有感悟到它的感情。”直到三个月后,孔子才说:“谈到这首歌曲,心中浮现一个人的身影,高高的、瘦瘦的,脸上总是一副忧虑的样子,这种人历史上只有周文王”。老师大惊道:“孔夫子,你真乃圣人也,这首歌曲就是《文王操》。”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耳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十户人家,必然能找到像我这样忠厚老实的人,但难以找到像我这样好学的人。”这就是孔子的好学,让我感悟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试教育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考个好学校,有个好工作,但是学习就结束了吗?孔子让我知道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2、仁者爱人
孔子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但是,孔子对女人是非礼勿视,对小人是百般的呵护他们的缺点”。不敢说孔子没有缺点,可以说孔子是这个世界上缺点最少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孔子这一生除了政敌之外,没有和任何人有私人恩怨,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是君子,孔子对于他不喜欢的人都是非常尊敬的。
3、教
孔子弟子三千,72圣贤,孔门十哲;这一点结合现代的应试教育,让人思考“教”到底为了什么?古代教是孝之文也!即教=孝+文,学习首先要教会人们孝道,然后教人们知识。所以古代贪官不像现在一抓一大把,也不像现在满世界的新闻里都是父母打官司或者子女大父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7
今天我读了《石缝间的生命》,从内容中我明白了不要以为石缝中就没有生命,遇到一些挫折就可放弃课文中写到:石缝间也有生命,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丽的壮丽的心灵世界。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迪,由此我想到了一些面对困难,身处逆境能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一类令人敬仰的人。在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在一生中写了14部著作,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一次跳马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第八骨骨折,让她的后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当桑兰得知了这个天大的不幸消息时,并没有向逆境困难屈服,而是用一种不屈的精神来面对。在治疗过程中,她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而且她还自己来刷牙洗脸,可谁会知道在那简单过程中桑兰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可就算这样她也没有屈服。于是桑兰就凭着这种坚定不屈乐观开朗的精神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钦佩。桑兰有句话说得好:“我并不以为我是残疾人,为此与平常人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坚定而又打不垮的信念,向着她那明确的目标勇往直前。在我们生活中张海迪保尔·柯察金等一人就是野花松柏野草的化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却不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在数学上遇到了一些难题,思考都没思考便去找妈妈让她去告诉我答案。妈妈看后对我说:“你啊你,整天不动脑子,老来依赖我,你在作文上还写:我要好好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再看看你现在,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往后,我就养成了这种坏毛病造成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让我懊悔不已。反正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在逆境中或者在面对困难时,都要怀揣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向逆境困难低头,那么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的,“阳光总>
第2个回答  2011-10-06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第3个回答  2011-10-03
孔子知复礼推行不了曾说“不怨天,莫尤人”,然后回乡默默无闻老去,象老子一样,行不了东西自己就不再阻碍社会,自动消失.不象现在那些自以懂得孔子的人,又怨天又尤人.其实后人说他编著什么书都是没根据的瞎说.
第4个回答  2011-09-30
教育方面。儒学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