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是怎样利用太阳能产生的?

如题所述

激光的基本原理

1、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

自发辐射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作用下,激发态原子自发地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同时辐射出一光子。hn=E2-E1。

设发光物质单位体积中处于能级E1,E2的原子数分别为N1,N2,则单位时间内从E2向E1自发辐射的原子数为

激光是如何形成的?

有人认为,如果原子的光辐射是自发的,那么,原子自发辐射出来的光就是普通光。如果原子是在受激状态下辐射出来的光,那么,这种受激辐射的光就是激光。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就一个原子来说,原子只存在转运动状态,转动当然存在快慢的问题,但是,难道转动快慢是原子是否处在受激状态的区别?就一个系统的原子群来说,原子不但存在转动还存在原子之间的碰撞问题,即,存在原子之间的不规则的热运动问题,温度存在高低的问题,但是,难道温度的高低是原子是否处在受激状态的区别?还有,一个原子或一个系统的原子群可以处在电磁场或光照射的环境中,但是,难道原子是否处在或不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原子是否处在受激状态的区别?原子辐射光的原因或机理是相同的,都是原子核与绕核电子在剧烈的碰撞中形成的,都是电子转化为光子的一种行为,因此,原子受激与否与辐射光的机理没有关系,条件与原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填鸭与鸭子自己进食一样,只是进食的方法不同而已,同样,物体在光照下只是增加物体吸收光的能力而已。

激光是一种高密度光束,而要把各个原子辐射的光子集中起来,显然,与原子之间的组合排列有关系,所以,激光形成的原因应该主要从物质的结构或从原子,分子的组合排列中去寻求答案,而不是从什么原子是否受激中寻求答案。

任何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物体都可以成为光源物体,只要存在足够高的温度,物体就可以发光。但是,并不是任何物体都可以成为激光源物体,这与原子或分子的体型以及组合排列的方式有关。就像磁性物质只有少量的几样元素才存在这种性质,同样,激光源物质也是这样。磁化率和光化率(光子的集中率)都与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有关,或者说,每一个物体都存在一定的原子或分子量,而每一个原子都在不断地向外发射粒子,如何把这些原子发射的粒子尽量集中起来发射出去,这就是提高磁化率和光化率的问题所在,而提高磁化率和光化率的问题就在原子或分子的组合排列方面。所以,激光的形成不在于原子的发射,而在于原子的组合排列方面。

A21为自发辐射概率(自发跃迁率):表示一个原子在单位时间内从E2自发辐射到E1的概率。

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受到能量为hn= E2- E1的外来光子的激励,由高能级E2受迫跃迁到低能级E1,同时辐射出一个与激励光子全同的光子。称为受激辐射。

W21为表示一个原子在单位时间内从E2受激辐射跃迁到E1的概率。

2、粒子数反转

受激吸收与E1的原子数N1成正比,受激辐射与E2的原子数N2成正比。当N2《N1时发生受激辐射远少于发生受激吸收,是不可能实现光放大的.要实现光放大,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打破原子数在热平衡下的玻耳兹曼分布,使N2>N1。我们称体系的这种状态为粒子数反转 (或“负温度”体系)。所以,产生激光的首要条件是实现粒子数反转。

能够实现粒子数反转的介质称为激活介质。要造成粒子数反转分布,首先要求介质有适当的能级结构,其次还要有必要的能量输入系统。供给低能态的原子以能量,促使它们跃迁到高能态去的过程称为抽运过程。

3、光学谐振腔

在激光器中利用光学谐振腔来形成所要求的强辐射场,使辐射场能量密度远远大于热平衡时的数值,从而使受激辐射概率远远大于自发辐射概率。

光学谐振腔的主要部分是两个互相平行的并与激活介质轴线垂直的反射镜,有一个是全反射镜,另一个是部分反射镜。在外界通过光、热、电、化学或核能等各种方式的激励下,谐振腔内的激活介质将会在两个能级之间实现粒子数反转。这时产生受激辐射,在产生的受激辐射光中,沿轴向传播的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来回反射、往复通过已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的激活介质,不断引起新的受激辐射,使轴向行进的该频率的光得到放大,这个过程称为光振荡。这是一种雪崩式的放大过程,使谐振腔内沿轴向的光骤然增强,所以辐射场能量密度大大增强,受激辐射远远超过自发辐射.这种受激的辐射光从部分反射镜输出,它就是激光。沿其他方向传播的光很快从侧面逸出谐振腔,不能被继续放大。而自发辐射产生的频率也得不到放大。因此,从谐振腔输出的激光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和单色性。

激光的特性

1、单色性好

2、方向性好

3、相干性好

4、能量集中

激光的应用

1、激光测距

2、激光加工与激光医疗

3、光信息处理和激光通信

4、激光在受控核聚变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