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水流是怎么流动的,最好有简图 箭头之类的标志 请各位高手指教一下 谢谢了

如果有相关水处理工艺构筑物运作的详细一点的介绍的话 请一并告知 感激不尽

氧化沟是多种混合性能的独特组合。人们关心的氧化沟混合问题是:
1.氧和基质的扩散及其与微生物的接触。
2.输送污泥,不使沉底。
3.对影响反应池动力学的浓度梯度的控制。 4.水流短路的控制。
5.宏观混合和微观混合对动力学和絮凝作用的影响。
进水和回流活性污泥通常是在一个点上导入氧化沟。氧化沟中混合液不断地流经这个点,对流入混合液的进水和回流污泥加以调节,从而起到稀释作用和对冲击负荷起保护作用。在常规的完全混合式系统中,为了把基质转移到进水点以外的广阔区域中,必须对全部池容进行混合和迅速翻转。在推流式反应池中,进水集中在入口的一端,这样就增加了冲击和毒性负荷。
传氧是在曝气区进行的,在非曝气的积聚区里保持好氧状态,而最后在缺氧区里氧的含量就有限了(图6.1)。由于有可能在曝气区之间安排很长的渠道和停留时间,因此氧化沟特别适合于硝化和脱硝。对流入曝气装置的缺氧混合液进行可靠的控制,就可以保证传氧所需要的梯度。
在氧化沟中运用着动量守恒原则。一旦池容被加速到沟中流速时,维持循环所需要的水力动力只要能克服摩阻和弯道损失即可。与杂散涡流的弥散作用不同,循环或对流混合能够增强其自身的作用。结果,为了保持使固体悬浮的速度,它所需要的单位容积动力就大大低于其它系统。另外,重固体能贴沟底或在沟底上方向前推送,直至达到曝气区。曝气区所具有的高能量能够使在非曝气区可能沉淀的固体重新悬浮起来。关于连续性的考虑进一步表明,一旦达到了沟中流速,整个氧化沟中的平均水平速度都是相同的。平均速度所引起的次生紊流使水流混合和固体悬浮。
氧浓度、有机碳、氨和硝酸盐浓度的梯度,对氧化沟动力学具有影响。由于进水的稀释和混合作用,动能正常的氧化沟在运行时其浓度梯度通常很低。如前所述,从宏观混合的观点看来,氧化沟可以被看作是完全混合式反应池,也就是说,可以用完全混合的模式来描述其宏观混合的特点,但是,氧化沟多方面的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低浓度梯度决定的。
使进水在曝气区或刚好在曝气区上游引人,这是氧化沟设计中常见的,是个好做法。充分的混合和扩散是在通过曝气区时进行的。充分混合的混合液围绕氧化沟连续循环,出水通常在进水口的上游排出。在使用这种方式时,进水必须在氧化沟中至少循环一周,而不致由出水中短路流出。这在某些方面类似推流式系统。似乎可以这样说,在短期内(循环一周),氧化沟具有推流式系统的某些特点,而在长时期内(循环多周),氧化沟又具有完全混合式系统的某些特点。总之,氧化沟把两者的优点出色地结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有效的处理系统。
混合对于生物反应池中固体絮凝的影响常常被人们忽视,恩根德(Engande)和曼特曾经研究过紊流对于絮凝和固体沉淀的影响。在氧化沟中有两个混合区(图6.2):一个是没有曝气(或混合)装置的高能量区;一个是环流的低能量区,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可以认为是能量由高变低的消散过程。
高能区一般具有大于100s-1的平均速度梯度(G)。的确定方法如下:
P
G=√─── (6.1)
μV
式中 P—传到液体中的能量(N•m/s);
μ—液体的动力粘度(N•s/m2);
V—曝气区的容积(m3)。
氧化沟中非曝气区平均速度梯度通常小于30s-1。当活性污泥系统中的G值较低时,混合液中的固体就能产生生物絮凝。这样,氧化沟中的非曝气部分就提供了对絮凝有利的条件。
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一份报告曾指出,氧化沟的处理能力高于其它生物处理系统,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混合性能。混合对于有机碳、氨、硝酸盐和固体会除的作用也不应低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0
你可太懒了。这个任何一个百科上都有。
如果是太想加强基础,建议买本《排水工程》第四版,建工出版社的,那上面很详细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20
出“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