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主要内容

150字左右,还要主要人物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3

主要内容:

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人物特点:奥利弗·崔斯特——是一个敏感温柔,但又不失勇敢坚强的男孩。



扩展资料: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本书在环境、人物衣着、肖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节描写,如描写费金时:“一团乱七八糟的红头发遮住脸”、“裹着油腻的法兰绒长大衣”、“龇牙咧嘴的怪笑”等,这些细致的描写让一个邪恶、肮脏龌龊、凶残狡诈的犹太老头的恶人形象跃然纸上。

《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5

主要内容: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继《匹克威克外传》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堪称体现其个人风格的力作。主人公奥利佛屡遭磨难而不屈不挠、历经坎坷终获幸福,让人深受触动。

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苦难的考验,不管是贫穷的限制还是初心的坚守,不管是希望的保持还是生命的敬畏,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出淤泥而不染,与苦难抗争,英雄不朽;保持教育初心,与贫穷挑战,慈爱为怀;永葆美好希望,向死而生,砥砺奋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

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

《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16

《雾都孤儿》的主要内容是:

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

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奥利佛人物特点:善良,保持着一偏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并不能使他们堕落或彻底堕落,反而更显示出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

Fagin 老头子,小偷,有很多徒弟,包括机灵鬼溜得快,等,我觉得他还有一些善良,他帮过小 Oliver,Oliver刚到那时他对 Oliver很和蔼。

Oliver,一个善良的小男孩,他不愿意去偷手绢,结果遇到了好心的布朗洛先生,她不愿意入户抢劫,而遇到了梅里小姐一家,因为他的善良,他得到了回报,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布朗洛先生,善良的老先生,他在法院外收留了奄奄一息的Oliver,照顾他,查Oliver的身世,后来确定它是自己朋友的儿子,最后收留了他。

扩展资料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二部长篇小说。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学习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一1764)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

《雾都孤儿》是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

南希是个不幸的姑娘,自幼沦落贼窟,并已成为第二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但是,她天良未泯,在碰到从小在济贫院长大的孤儿奥立弗后,在他天真纯洁的身上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她连奉贼首之命,绑架奥立弗回贼窟,并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将奥立弗救了出来。

狄更斯在写作中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奥利弗所面对的许多象征都是善恶的较量:恶势力不停地试图腐化、剥削良善,但后者最终胜出。

例如,“老好人”费金的品质是恶魔一样的:他擅长腐蚀小孩,盘踞在自己的角落里称王称霸;第一次登场时,他拿着长面包叉子站在火炉旁;在处决的前夜,他拒绝做最后的祷告。

20伦敦的贫民窟也有一个令人窒息的内部景观;黑暗与邪恶以昏暗的屋子和黑夜的形式出现,而统驭它们的残暴则化身为异常寒冷的天气。与之相反,梅莱与奥利佛所居住的乡野则好像快乐的天堂。

小说中也使用了尖锐的主题——肥胖,并以此唤醒奥利佛世界的极度不公。当饿得半死的孩子去多要一口饭时,大腹便便的男人对他进行了惩罚。小说中很多其它人都是体型超重的。在小说的末尾,洞悉尘世的眼镜成为了象征。

多年来,费金躲避阳光、人群和开阔的场所,自己则常常呆在阴暗的老巢里。当末日来临时,费金站着受审,并因众目睽睽而倍感不自在。

同样地,当塞克斯杀死南希时,他逃到了乡野,但无法逃避记忆中的眼神。另外,当看到自己的榜样不过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时,查理·贝兹选择了回头是岸。

在整部小说中,狄更斯使用了极端的人物形象来探究对立的主题;例如,布朗罗先生和费金体现了“善与恶”。

狄更斯也将遵纪守法的奥利佛和作威作福的小扒手道奇对立了起来。犯法与惩罚是主题的另一面,正如罪孽与救赎:狄更斯将犯罪行径描述为从扒窃到谋杀,而他们最后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最明显的是比尔·塞克斯被恶徒追猎致死,费金则关在牢房里,被判死刑。

他们没有得到救赎:塞克斯试图逃逸;临行前,惊恐的拒绝见拉比或是祷告,反而求奥利佛帮助他越狱。南希则在最后得到了挽回,以平静的方式离去。

在《雾都孤儿》中,南希是少数充满矛盾的角色。虽然她也是个犯罪分子,被费金一手带大,但在奥利佛的拐卖上她依然心怀怜悯,并试图补偿。作为费金的一个受害人,她虽然被腐蚀,但良心未泯;在老人的犯罪帝国中她的声音是婉转的。

她想把奥利佛从这种悲惨的命运中带出来;同时她不想背叛自己的恋人比尔·塞克斯。当之后他被斥责为无可救药时,狄更斯称她的心是“充满杂草的枯井底最后的一滴净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雾都孤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2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

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该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扩展资料:

《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

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