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的部分。要月考了 我是真的不太会阿 100分求解题方法。技巧以及讲解。各位高手求教、好的追加!!

我学了 1。质点参考系时间空间
②位置的变法的描述----位移
③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④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⑤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⑥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⑧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
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好了现在我来说说我不清楚物理高一的考试是考计算题比较多还是什么- -有经验的说说
这些题貌似都要公式 我先求所有公式吧。
然后有的题目不是单纯用公式能解出来,由于比较近视没有跟上老师节奏。老师讲的时间都不是很懂。现在要月考了只想考好,各位大神求技巧和方法啊 - -超级急的
我表示真没人会?平台一升级追加100分?不知道的别回答

  第一章 力 (基础)!!!!!!!!!!!!一定要会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背过就可以和力联系起来!!!!!)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二重要!!!)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简单了解)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了解)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重点)!!!!!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这个一般会有大题!!于力!!!!!!!一定要背过!!)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都标出来了~谢谢追问

复制的有意思么。还把我没学的发来了

追答

你在这里问的功夫,把公式背过~多做几道题,把套路背下来,自然而然就会了~我之所以给你发,就想让你先把公式看下,背过不等于会用!~会用不一定就一定倒背如流,多做题才是真的~也许帮不到您~但是也真心祝您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0
你真搞笑,你不太会以为来网上问问解题方法就能考好啦?贵在平时努力,高一物理其实不难,你既然不太会那就随便考个成绩呗 没关系的,到高2学文科就好了~ 你不是学理科的料~
第2个回答  2011-10-10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这些我从网上找的,看看的话不会让你提高多少,真正能提分的是对题的理解。首先要把公式都记牢,看到题的时候要把关键快速找到,之后运用公式,检查的时候要注意细节。如果你差的太多就赶快背公式,这样还比较有用,如果还可以的话可以做练习,时间不多的话看例题,赶快发现不懂的问题解决掉。就是这,物理题主要就是考计算,大题基本都是计算,会有一两道实验题,选择题第一道会是课本里的内容,像观点之类的,选择题最后一道会比较难、看情况解决,填空题会有很多计算,包含实验的内容和理解分析。这是我们这里的物理考试

加油呗
第3个回答  2011-10-10
应该考的都是对定义的理解吧,光背公式没用,你得明白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是怎么来的,用在什么地方
第4个回答  2011-10-14
你应该是高一刚开始吧?最初考定义比较多,计算题啊,也很简单的!你吧课本的题目,还有参考资料上的对应题目理顺就好了!由于时间紧,你又想考好,那只能这样了!根据你的提示,我大致推出题目范围,一种看一道经典例题就好,例题包括课本的,参考书的!记住找经典的,就一题就行,不要多!看例题要认真一步一步来!这样看过一遍临考试也就等于背下来了!一定会考个不错的成绩!
针对你的提示!你需要看一下例题:匀变速必看一题,自有落体必看一题,关于“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的综合性题必看一道, =记住=在前三题确定你已经掌握了再看+++关于加速度试验题两道(包括一道匀变速小车试验,一道自由落体试验)!其他概念性问题,你自己看着背背!

但是从长远来说后期勃发,一下方法我发给了很多人,你做参考
给你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但是前提你必须对这俩有点兴趣,并且有对不出结果不罢休的好奇心和勇气!好了,介绍方法:第一,在平时正常的学习时间外,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与这两课的正常学习进度,完全用课间,饭前后,睡觉前后,适当的时间,建议1个整小时左右,不间断,每次一题即可,就是你认为,平时你最不会,最难下手的题目,先自己埋头钻研一小时,参考课本相关章节,还有做过的题目,老师平时的讲解!,实在不行找答案题材,下一次的一小时把它弄得明明白白(这里最重要的是前面自己埋头冲锋的一小时),一定要动笔做!不用着急,实在不会的找班里的物理高手讨教,最后不行在找老师!因为同学比老师更适合教会你,不要怕面子!他们的方法,往往比老师的好理解更实用!再不会的就很抓老师讲解,你两三天解决一道题也行,因为是高一,记住弄得明明白白!最后,奖励一下自己,因为会了一题有很高的成就感!保持放大你的成就感!就这样下去,我可以保证,你最多不出半年就可以在这两科目上进入优秀!如果你资质不错,一两个月就行!我还算快,一个月!源于我对他们的兴趣高!大部分,我能自己苦苦钻研出来!加油,相信自己!不要相信所有资料,题海,那只会添加无用的压力!到头来还是一知半解! 我严重鄙视所有用题海战术提高成绩的办法,毁坏了孩子们!最后如果你对理科不感兴趣,又想学好,那就按照这方法学下去,哪怕一周解决一道题!高中三年题目有限,任它如何变身吧!这样一 一掌握,就是建立一张相互关联的大网在心里!如果你稍微有变通能力,那么三年的题海,都会败给你这张网!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再有,如果你对我的方法不能实行,或者没有成功,那么建议你去追求自己的长处,理科或许不适合你的爱好!

祝你考个好成绩,更祝你以后更突出
第5个回答  2011-10-15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 ;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