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五十八回读后感

如题所述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在时,孙氏与刘氏势不两立,以刘备之仁,孙尚香和亲亦不能彻底解决矛盾。但周瑜死后,孙、刘因共同利益结为唇齿之交,孙尚香更使这种利益关系更紧密。

  孙、刘合以拒曹操,曹操安兵洛阳,孙、刘之间的荆州之争便不可避免的展开,但是曹操出兵,二者又和为一气。显然可见,曹操、周瑜是孙、刘合与离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利益背后的利益战争。

  曹操出兵南下孙权兵败,便借兵于刘以拒曹之兵,但刘方深知曹操生平所惧,便借马超之兵以救孙吴,救孙吴不损一兵一将,又不毁孙刘之间的友好,此乃一奇。但是刘备借马超拒曹操,而曹操让韩遂以取马超就更奇。然韩不中计,不为曹操而攻打马超,韩遂和马超联手共拒曹操则更奇。

  但是刘备不助马超一臂之力,助马超者却是韩遂。刘备并未约同韩遂,同韩遂者却是曹操;马超出兵并未是为了救孙权,但救孙权的却实是马超。马超不是为了应刘备之书,然而借马超之兵的就是刘备。

  而当马超攻打潼关的时候,是天赐良机于孙、刘也。如果乘虚而来袭击韩都,此大快事也。但是刘备不这么做的,孙权也不这么做。事出必有因,东吴的兵力只能守而不能攻。合淝之攻尚不能休,有何兵力攻打许都。并且此时东吴一心想收取荆州,尚无收许都,平中原之志也。而刘备想待兵力充足之时以取西川,东吴求救尚不肯轻易动兵。又怎么会有闲兵攻打计昌?刘备欲图中原奈何兵力不足。况且西川未得,尚无真正的立足之地,有怎敢遽图中原也。曹操有可乘之势,所虑有乃兵力也。啊!此乃天意也!

  事巧而文更巧,无智慧则不成巧;无利之争则不为玄,追根究底,为利也,为利而受制于力。

  曹操、孙权为父报仇,并不是为公,而为私。马超报父仇,是为私,亦为公,总此更为义也。

  兵家之争,为公?为私?于百姓无异也。为公,百姓苦;为私,亦百姓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1
自己看看吧,一定会有感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