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时,有没有什么有效的答题技巧呢?

如题所述

高考阅卷老师总结语文四大失分点

  ◆ 失分提醒篇

  付娟老师去年参加了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在阅卷工作中也总结了考生较容易丢分的几种情况,同时也给出了应对措施。

  丢分点一:文言文翻译

  这道题,通常的丢分原因是“踩点不到位”,即考生找不到文言文的要点。而对文言文翻译,付娟认为应做到“八个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有答题“六字诀”:“对”,即对着字翻译,一字一译;“留”,保留文中的特有名词,如地名等;“删”,删除不必要的字,如语气词等;“换”,即将文言文换成现代文;“补”,补充文言文中有省略的地方,如省掉主语、宾语等;“调”,即调整到更符合现代文的语序。

  丢分点二:诗歌鉴赏

  这道题,不少考生因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答题有偏差。
  要在这道题上多拿分,付娟也总结了答题“三步法”:第一步,点出文中的“手法”,即诗歌用的是修辞或是其他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其表现手法;第三步,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效果和作用。做到了以上三步,这道题基本上就没多大问题了。

  丢分点三:作文

  作文是分值大头,但要特别注意不能审错题,一旦立意错了,得分就很可能不高。不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立意。

  丢分点四:非智力失分

  语文学科中,要求用笔写字的题目较多,特别是作文。这就要求考生在答卷时一定要字迹工整,思路明晰,不然就可能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判断。另外,在修改答题卡时,一定要注意将原答案擦干净,不然在机器阅卷中,就可能出现一道题有两个答案的状况,而这就会丢分。

  ◆ 复习方法篇

  “最后半个月,语文的复习应注重教材的回归和限时训练。”付娟说,在经过三轮复习后,最后时段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细节,而在于梳理和模拟训练。

  重点一:回归教材

  这段时间,考生应多抽时间看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再巩固,不要以为已经会背了就搁置不管,因为记忆是要不断巩固才牢靠的。
  回归教材,也不是漫无目的地瞎看,应抓大放小,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常识部分,重点是看有关作品和作家的信息;二是回顾精读课文,特别是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等经典课文。

  重点二:限时训练

  为能与高考保持同步,这段时间建议考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如做一道文言文阅读题,可限制在8分钟以内完成。且每周至少要限时做完一套完整的模拟题,除作文外,整套试卷应限制在70-90分钟内完成。这样做,可以训练答题的整合能力。

  重点三:每天动笔

  虽然各科的复习任务都很重,但每天至少要保证15-20分钟语文复习时间,而且一定要动笔,即做一定量的题。天天动笔,可以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以及答题的“手感”,到高考时就很容易“上手”了。

  ◆ 复习要点篇

  高考试卷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部分。在最后时段,可以对这三大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要点一:字音和字形

  字音和字形是必考内容,而且也是容易丢分的试题。在冲刺阶段,可将老师归纳的知识清单拿出来仔细看看,特别是以前考试中自己出错的题目要再翻一翻,加深印象。

  要点二:阅 读

  注意梳理科技文、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等各类阅读体裁,结合复习期间老师所讲的专题,理清各类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要点三:作 文

  这段时间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可以把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再拿出来翻看,熟悉文中的素材。同时,也要注意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和人物,因为在高考作文中,具有时代感的文章更容易拿高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1
您好,我是至善的陈老师,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其次,现代文阅读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第三,文言文阅读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第四,作文
①作文应该是关注“人生、社会、发展”。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沟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环境”“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呼唤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人才要会交际—“沟通”。
②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
③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相信,语文的学习在积累的前提下,再加上一定的答题技巧,一定能有进步的!加油!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5
以诗歌为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11
不要慌,脑子要非常清醒,心要细,看清题目就好了.(特别是作文)
语文这东西,只要你不要粗心,平时水平一般,考试应该都不是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