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结合前两句理解: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表面是这样的意思:
墙里佳人的笑声慢慢越变越小,墙外的行人再也听不见了。
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更深一层的意思:
多情还是无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笑容绽开的时候,似乎总有泪隐隐相伴。只是伤了自己的,总是无情的人和事。爱没有谁对谁错的是非标准答案。我们只同情那些笑渐不闻声渐消的无望者,却在很多的时候,并没有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所在,却会在胡思乱想中,考虑一些莫名的东西。有一些是实际的,有一些是虚无的,空到虚无,各种怪异的念头便会丛生,像疯狂的野草一样四处蔓延,
而这样的放纵,时常让自己的思维放肆而行,在无边无际的空间及时间里,悲天悯人,横眉冷对。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
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
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苏轼的《江城子》,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出自:
  蝶恋花·春景(1)

  《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理解:
  墙里佳人的笑声慢慢越变越小,墙外的行人再也听不见了。
  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更深一层的意思:
  诗人抒写了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意思。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
  江 城 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理解: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