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是谁

如题所述

从象征意义上而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从具体意义上看,是程正灜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同时,在程正灜打响第一枪时,金兆龙对他喊出的那句‘’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后按照离世的先后顺序说一下程正灜、金兆龙和熊秉坤在辛亥革命后的人生经历。武昌起义开始后,革命军成立了敢死队,程正灜任敢死队第一排排长,后升为副队长。

在武汉三镇保卫战中,程正灜五昼夜不下火线,先后担任过保卫黄兴和黎元洪的重要任务。

程正灜后来被任命为工程第四营管带(即营长),不幸的是,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他因革命派内部矛盾于1916年被害。

武昌起义后,熊秉坤因率领工程八营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而升任第五协统领(相当于后来的旅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他在南京参加讨袁,受挫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

在1917年爆发的“护法运动”中,熊秉坤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期间,熊秉坤通电反对独裁,推进和平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5
徐锡麟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第一个原因是从实际影响力而言。

在徐锡麟安庆起义之前的若干起义,或是被扼杀在摇篮里,未能实际举行(如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1900年8月的自立军汉口起义等),或是地处边远,影响较小(如1900年10月惠州三洲田(今属深圳)起义、1904年10月的湖南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今饶平县)起义、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等,代表性均显得不足。而徐锡麟安庆起义发生在清代最富庶、政治上最敏感的长江下游,又是安徽省治重地,并且击杀了清皇室庆亲王奕劻的女婿、以积极推行“新政”且卓有成效著名的安徽巡抚恩铭,震撼清廷,震惊中外,被中外报刊突出报道,尽人皆知。徐锡麟起义虽然也很快就失败了,但却大大激励了时人推 翻清朝的斗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安庆起义之后,清朝高官人人自危,两江总督端方电告军机大臣铁良:“吾等自此以后,无安枕之日”。连在北京的慈禧太后接到警电后,也惊恐万状,立谕内外城加紧查缉革命党,又飞调提督姜桂题增派一营兵马保护颐和园。同时,立宪派也大做文章,将安庆发生如此事件归因于宪政不行,加快了推动立宪的步伐。此外,徐锡麟临刑时谈笑自若、视死如归的豪气和殉难后被剖腹挖肝炒食的惨烈,更是扣人心魄,“慷慨先天下,灭虏志无谕。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也正如章太炎著文歌颂的:“山阴徐君,生当其辰。所执大义,以身救民。手歼虏首,名声远闻。”连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麟……”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怒。这些都可见徐锡麟起义影响之一斑。徐锡麟起义后第二年(1908年),熊成基又在安庆领导岳王会成员举行了炮马营起义(这也是清朝训练的新军第一次起义)。这两次起义培养的骨干,由倪映典带领又参加了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人,宋玉琳就是为徐锡麟陪斩的巡警学堂学生,石德宽、程良都是新军中参加过炮马营起义的骨干。另一名陪斩的学生朱蕴山,也成为一个卓越的革命家,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与此相比,徐锡麟安庆起义之前的各次起义影响都远远没有这么大、这么深远。大多数人也许都不太知道徐锡麟起义之前发生的那些起义,却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与剑湖女侠秋瑾齐名的徐锡麟起义。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说“徐锡麟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因为只有这一枪打得最响,真正打出了动静,让世界都听到了。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纠偏归正。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及其后的国 民党,存在着极大的门户之见,总是以同盟会为正宗,为唯一的革命派,在记录及宣传辛亥革命中,总是片面地突出与孙中山或黄兴有关的各次起义,而淡化、忽略甚至贬低其它会党发动和领导的起义。虽然孙中山先生在回顾辛亥革命时也说过:“其时慕义之士,闻风而动,当仁不让,独树一帜以建义者,踵相接也。其最著者,如徐锡麟、熊成基、秋瑾等是也。”又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但孙先生说的是“徐锡麟刺杀恩铭”,而不是将安庆起义同等定位于同盟会发起的历次起义,表面上是在赞扬徐锡麟,实际上却不动声色地就将光复会长期准备、精心策划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并取得击毙安徽巡抚恩铭成果的徐锡麟安庆起义,降低成了一次恐怖主义的刺杀活动。在这种“定位”下,多年来学术界各种版本的“辛亥革命十大起义”中,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将孙中山策划却并未能实际举行的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列在首位,对黄兴领导的黄花冈起义更是大书特书。而对徐锡麟起义只有部分版本一笔带过,对熊成基在安庆领导岳王会成员举行的炮马营起义则更是难得一提。明眼人不难看出,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因为参加安庆巡警学堂起义的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是光复会成员,而参加安庆炮马营起义的熊成基、范传甲等是岳王会成员,都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黄兴直接指挥”的。无奈是因为徐锡麟起义影响实在太大,不得不提及。而岳王会创建人是陈 独 秀,这是个令国 民 党和共 产 党都感到棘手的人物,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尽管熊成基安庆炮马营起义属新军首义,直接为武昌起义树立了榜样,意义重大,但宣传熊成基起义总有为陈独秀摆功之嫌,在中国此前的那种环境里,有谁愿意去惹这个麻烦呢?可是,这样的状况实在太不客观,太不公正,太不像话了!必须要有人出来纠偏更正。因此,我提出“徐锡麟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不仅是因为有理由,更是因为有必要。有必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如果有人认为这有“矫枉过正”之嫌,那我则想说:“不过正岂能矫枉”!
第2个回答  2011-10-03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

  熊秉坤是新军工程第八营一名正目(班长),该营共进会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7时发难。

  晚上,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两人查铺至五班,见革命党人金兆龙荷枪实弹,大惊,欲夺枪。金见事败,疾呼:“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共进会员程定国持枪开火,陶带伤逃去。

  对这第一枪到底是谁先开的,熊秉坤在《工程营首先发难暨事前布置》里有不同说法:程定国取枪想射击,又怕伤了金兆龙。金兆龙顺势夺了枪,用枪托子向陶启胜的头一打,“血花四迸,陶捧头向外楼梯口逃”,与熊秉坤相遇,熊放了一枪,不曾打中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03
武昌起义时,程正瀛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并后来被国民党授予“首义第一枪”的称号
第4个回答  2021-02-17
历史就是一个意外➕一个意外,革命党人计划1911年10月6日起义,9月24日因为革命士兵与他们的长官打架,惊动清政府官员,起义被推迟到10月16日;10月9日孙武造炸弹爆炸再次惊动官府,蒋翔武决定当晚12点起义,因为清军戒备森严命令没有送达起义流产;10月10日晚七点陶启胜排长查寝,发现班长金兆龙持枪而卧欲缴枪,金兆龙同室的程正赢开枪结果陶排长,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孙中山在国庆文告中写为熊秉坤,是因为熊是第八营长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