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叫大山羊,小山羊?

纯属好奇哈,听说是一种病,可为什么叫大小山羊呢?会不会死啊

是大三阳和小三阳。

所谓“大三阳”,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

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所谓“小三阳”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



饮食注意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脂肪是三大营养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身体的必需营养素,其他食物无法代替,所以不必过分地限制。另外,摄入适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K等)等的吸收。

5、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常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补充维生素主要以食物补充为主,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还是有益的。慢性肝炎患者容易发生缺钙和骨质疏松,坚持饮用牛奶或适当服用补钙药物是有必要的。

6、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乙醇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慢性肝炎病人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加重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应戒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三阳百度百科-大三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25
说的都是肝病 俗称的大三阳,即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在乙肝两对半检查报告中的体现是HBsAg(+)、HBeAg(+)、抗HBc(+)。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数年至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血清中表现为大三阳,因此大三阳也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而届时肝脏的损害通常较轻,有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和平共处”,如此我们称为“病毒携带者”,即机体长期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肝脏损害较轻,可以生活到60-70岁以上,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一定因肝脏疾病病故,他们主要起着传染源的作用。
  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能识别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清除这些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自然这是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被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如此反复的清除、破坏过程,也就是机体自身的自限性愈复(自愈)过程。若干年后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相继消失,也就是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的过程,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变异株感染除外)来说象征着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说基本自愈,将来不会再有肝炎活动,若被感染者在25-30岁前完成此过程,则将来基本不会发生肝硬化、肝癌了。
  遗憾的是,仍有相当比例(约2/3)的被感染者,其自身的清除反应,不能完全清除肝内潜伏的病毒,在若干周、月、年后,病毒的复制、清除、肝脏的修复周而复始地进行,因此小三阳又转为大三阳,大三阳又转为小三阳,甚至始终是强强、弱弱的大三阳而病毒未得清除,这部分被感染者的未来,则是肝脏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部分病人40岁左右已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腹水或癌变,此时尽管转成了小三阳,也仅仅表示病毒被大多清除但肝脏损害已相当严重了。部分病人肝硬化后肝炎还在活动,说明清除反应仍在进行,肝脏的损害还在发展,机体自身清除病毒的保护反应,给自身肝脏组织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可使人生终于肝脏的病损,真是不可思议而伤心的结果。
  由此可见,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若在25-30岁以前完成,对机体来说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过程,肝脏的损害也较轻;如果大三阳转来转去,或持续大三阳,而清除反应(肝炎持续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持续进行,则40岁前后,对大多数慢性乙肝病人来说,即使转成了小三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如果终身持续为大三阳,没有明显的肝炎活动(肝功能始终正常),也许还能生活到60-70岁呢,可见大三阳不一定都要转为小三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机体清除病毒的表现,但带来的肝脏损害不能轻视。因此,是转为佳还是不转为佳,该转不该转以上的道理就明白了。
  大、小三阳和病情轻重没有关系,只能代表是乙肝感染者,诊疗重点首先要分清携带者和急、慢性肝炎以及是否初次感染。
  1、慢性携带者:暂时不用治疗只需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肝功、肝脾B超即可,因此时体内的免疫处于耐受阶段,也就是说病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平衡的状态,肝功、b超正常的患者大部分肝脏损伤非常轻微,治疗利益极为有限,对这类携带者是医学观察的对象,不适合抗病毒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疗效上都是不理想的,要根据不同阶段和时机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携带者只需定期复查肝功、肝脾b超就可以了,如有轻度不适症状,可用中药阶段性调理。病毒量的高低和病情轻重以及是否需要治疗没有关系,但治疗前后病毒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参考。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ASC)主要是通过血液暴露途径传播导致的,自身感觉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化验和肝脾B超正常,经半年以上观察均无异常变化,由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传染给另人,因此ASC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会对旁人造成传播的危害,他们应有照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义务与权利.
  携带者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在某一时期在内外环境(如劳累、嗜酒、感冒、精神打击等)的刺激下转变为急慢性肝炎阶段。
  2、急、慢性性肝炎:在肝功、b超不正常有进展的情况下,不进行治疗会有逐渐往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发展的可能,也有自愈的可能,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也就是已经打破了免疫耐受,从携带者阶段进入到急、慢性肝炎阶段)导致了肝功的反复波动,免疫反应激烈的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有可能自愈,而多数人免疫反应时强时弱就表现为慢性肝炎肝功反复波动、b超逐渐进展,免疫系统不能发挥完全的免疫清除功能,导致肝脏细胞反复受损,有些人会逐渐往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发展,随着不断的清除病毒和肝细胞的不断受损,表现为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出现了病毒转阴,但在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肝损伤已经不可逆转,病情还会继续。所以吕鹏医生认为在肝功、b超出现不正常的早期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即在于此。
  (1)、免疫反应和肝细胞保护之间的取舍是个难题,需要在治疗中权衡。但免疫反应有个限度,人体不会做消灭自己的事情。
  (2)、疤痕和修复之间是动态的,有些肝硬化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用药可以延缓进程,这也是治疗的意义。
  (3)、在急、慢性肝炎阶段不主张所谓的保肝降酶疗法,因为肝细胞不需要特殊保护,人体可以自我修复,有时为了清除病毒需要牺牲部分肝细胞,这好比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意思一样,保肝降酶药使用不当会干扰中西药抗病毒效果。当然,用其他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保肝降酶药是能派上用场的。
  (4)、慢性乙肝患者应该接受的事实应是乙肝的终身性。目前没有特效药,贺普丁、贺维力、恩替等不是,中药也不是,但可以控制进展,尤其中药更具有安全性,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并应把生活调节作为重要的一环来配合治疗,往往会有满意效果。
  3、初次感染者:初次感染的定义,三月前或半年一年前化验两对半是阴性,而近期化验出现阳性的病例,应属于初次感染,如肝功、b超正常可以按携带者观察,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成人的免疫系统较为完善,初次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2%左右的人会慢性化,有一少部分人会以急性轻度肝炎的形式主动清除病毒,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不留下祸根,这就是为什么百分之六七十的成人化验两对半会出现感染恢复期的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里面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核心抗体IgM等各项检查的指标,认识到乙肝小三阳、乙肝大三阳等不同乙肝称谓的意义。结合乙肝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HBV DNA)检查、乙肝肝穿活检、乙肝症状等情况,详细了解乙肝治疗常识、乙肝预防、乙肝饮食、乙肝婚育、乙肝护理、最新的乙肝治疗发展方向以及乙肝抗病毒药物类的研究发展情况基础上,选择好乙肝抗病毒治疗或是乙肝免疫调控以及中药治疗乙肝的具体方案。
  大三阳妇女不能要宝宝是错误的!!
  乙肝妇女能否怀孕的判断标准是肝功能正常,最重要的是乙肝DNA定量在正常范围之内。
  选择怀孕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一般乙肝患者判断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乙肝常规",即人们常说的查"两对半",它们是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其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被称为大三阳,E抗体、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要宝宝有危险:
    在大三阳患病期间,肝功能又不大好,绝不能怀孕。因为一方面,乙肝病毒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但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阻断。另一方面,怀孕期间肝的负荷本来就会增重,再加上肝功能不大好,孕妇自己的生命危险都会难以避免。
  大三阳患者最好等到全部指标都转阴再去怀宝宝。但大三阳全部转阴非常难,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如果患者年龄较大,至少要在E抗原转阴和肝功能正常后才能怀孕。
  “大三阳”与“小三阳”的区别
  乙肝“大三阳”与“小三阳”,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前者是指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中的第1、3、5项为阳性者;后者是指第1、4、5项为阳性者。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三阳”病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十分活跃,且其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甚至尿液都可能具有传染性。特别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所以现在大众对乙肝的恐惧和歧视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如肝功能正常者不需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防止传染他人外,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及婚育。但应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如发现肝功能异常时则需及时治疗并应加以适当隔离。
  “大三阳”是否比“小三阳”严重呢?
  对于“小三阳”患者,则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1次,能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不需治疗,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或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积极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有人说,“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有些“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只是有可能比“小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肝炎病毒就像一个房客,只是住在了人的肝细胞这所房子里,使用房间的东西和食物,繁殖后代,但并不打乱这房间的布局,东西用完后也会物归原处,食物又取之不尽,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是相安无事的。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大三阳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多喝水.
  2,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编辑本段]得了大三阳如何护肝?  一、多饮水:天气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二、饮食平衡: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三、少饮酒: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多饮酒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四、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五、适量运动: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六、服饰要宽松:古人云: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