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读过一篇关与诗经药名的散文,里面有关于车前子等植物描述,请发给我

如题所述

芣苢满阡陌

五月,阳光明媚。天空辽阔旷远,洁白柔软的云朵在遥远的天际悠悠地飘浮。
林间风煦,陌上草薰,碧色连天。蒲公英、苦麻菜、紫云英及其它不知名的小草一簇簇,一片片,热热闹闹,幽深浓密,铺满了陌上。各色细碎的花儿在浓浓的绿意里极力绽放着,展示着它们短暂的不为人知的美丽。泥土的湿润、植物的清香在空气里无声地弥漫着。
在这生机盎然的阡陌上,车前草也正默默地生长着。车前草,《诗经》里叫“芣苢”,春初生,圆润的叶片紧贴着潮湿的地面,舒展着纯粹而明净的绿意。不妖娆,不张扬,温良敦厚,独自散发着淡淡的香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恍然间,有清越的歌声隐隐响起,若远若近,飘飘渺渺,随着茸茸青草的幽香,漫过绿野,漫过阡陌。
伴随着歌声,陌上走来了一群《诗经》里的葛衣女子,挎着竹篮,三三两两,笑语盈盈,且歌且舞,左右采之。车前草啊密又多,快点把它采下来;车前草啊叶儿圆,撸不尽来采不完;车前草啊绿又嫩,快快把它采回家。
采回家做什么呢,一定是晾晒干了做药吧。一直以来,只知道车前草是一味中药,可以当菜食用还是近来才知晓的。
周末游玩九龙瀑布,来到布依山寨的农家乐就餐。原木小方桌上,蕨菜翠生生、青玉米饱满香糯、五彩的花米饭晶莹圆润,各种布依特色的食物摆满桌。
待我们坐下,主人又端上一汤盆色青翠的绿叶菜,放在中央,说,这是野菜,猪耳朵叶,味道不错。
我疑惑地看着,这不是车前草吗?还是可以食用啊。挑起一棵,白根绿叶,赏心悦目。入口,清香滑爽,无一点苦味。
在我的记忆里,车前草一直跟常喝的中药一样苦。
小时候,身体不好,隔三差五,母亲就带我去找镇上的王老先生瞧病。抓好一大包中药后,总需车前草做药引子,有时是桑叶或竹芯。因在田埂、河沟等到处都有车前草,老先生便不开这味药。
回到家后,母亲拿了镰刀,拎着竹篮,带我去田埂上挖车前草。
蜿蜒的陌上,芳草萋萋,翠色欲滴。青青的麦苗已开始吐穗,蒲公英开着一朵朵金黄的小花。绿绿的车前草,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嫩嫩的叶片平滑如匙面,闪烁着光泽。
母亲小心翼翼地连根劁起一株肥嫩的车前草,对我说,孩子,这车前草,它是那么的普通、朴素,不被人注意,但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车辙马道上生长,即使被马蹄踩烂了,也能重新挺起腰杆。所以,也叫马蹄草。我们人哪,也要像车前草一样。
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只是在想曾读过的一句“踏花归来马蹄香”,那踏青归来的马蹄上,可有车前草的清香呢?
挖了两三株车前草,回家洗净。白白的细密的根须好似老人的胡须,根与茎叶的长度几乎相等。母亲把先前抓好的中药放进一个土制的黑色陶罐,再把车前草放在最上面,倒上水没过药面,便盖上盖子,浸泡一会儿,就放在炉子上熬着药。
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慢慢的,药熬开了,扑扑地响着,白色的水汽升腾,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母亲把火关小,又用文火熬上10多分钟。然后,把药罐拿下来,倒了一大碗酱色的中药给我,浓浓的,酽酽的,极苦。
我揭开盖子,看那车前草,不再鲜活青绿,已经跟其他中药一般色泽。
就这样,中药的苦涩,车前草的记忆,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童年时光。
此时,已值初夏。陌上,到处都是车前草的身影,那样的翠绿水灵,沉静优雅。有的车前草已抽穗扬花,叶柄长长,花穗亭亭,犹如素婉的女子,立在阡陌上,姿态清秀,等待有人把它想起,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无论是否有人经过,是否有人驻足,它都是那么素朴静然,不喜亦不悲,在清寂的风里安静地等候着,守望着。。。
在那遥远的故乡,我那容颜苍老的母亲,是否也似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独自天涯的女儿?
注释:芣苢就是车前草,是一味中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