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质精神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大乘思想。

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公历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陆续出现一批阐发大乘思想的经典,在理论上发挥了空、中道、实相、六度的学说,对教义有所发展。其中主要的有无住涅槃、缘起性空和唯识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上有许多创新。主要的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和三观等。

扩展资料:

经典

佛教典籍共分为经、律、论三藏。“藏”的原意是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有容纳、收藏的含义,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经是释迦本人所说的教义;律是佛陀为教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其解释;论是为阐明经、律而作的各种理论的解释和研究。

尚有一部分佛教僧侣、学者对三藏所作的注疏、撰述,称为“藏外典籍”。三藏在南北朝时称“一切经”,隋代以后称“大藏经”。

大藏经按语系划分,一般认为有三大系统: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梵文经典只有少量残存于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近年来,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又发现了一些,主要是大乘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8
佛教的中心思想
引述《yuan (缘)》之铭言:
> 不论怎样的思想, 终究属於意识形态, 无法通达於佛法的微妙.
> 唯有真实智照的生起, 这非意识形态 非思维性的作用, 才能通
> 达佛法的根本.
> 智照的生起, 得"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 不论心境界, 外境界, 於中都不贪执妄想, 於福德乃至佛法也都不受,
> 此为"无所住"; 当这样做时, 还不够, 真实的智照作用仍不依定会生起;
> 必得无念无为, 不造作纯熟, 智照方自然生起; 此为" 生其心 "
思想与意识形态不同(这个问题我在大二的时候问过社会学老师)。
他说,思想,是一种开放的、可以修正的、可以容许不断质疑和否证的东东;
至於意识型态,则属於铁板一块的东东(大陆翻成意底牢结),因此,不容许
被挑战和更改。
所以,任何挂上「主义」的,都是意识形态。
那麽,回过头来看,佛门理论到底是思想?还是意识型态?我想,很投机的答法是:都有。
但姑且不论(也不想陷入二分的泥淖)是佛门的东东是思想还是意识型态,我们
就用原先的命题:「佛门的中心思想为何?」来回答好了。
因此,什麽是佛门中心思想,倒想起了佛门禅宗的老前辈,这麽定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嗯,你可以说他很化约,不过,却流传了千古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在各宗教都有,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於所谓
「宗教」的看法,并推论出「万法归宗」的结论。
这种「万法归宗」的看法有好有坏,好的是,对於各种宗教都很宽容,不会有宗教
战争,所以,中土从古至今以来都没有过宗教战争,只有政权争夺战;坏的是,我
们无法辨别佛门正法,导致附佛外道很多,佛法灭 绝。
至於「自净其意」这一点与其他宗教或思想不同,这才是所谓的不共;也因此,才
有所谓「应无住而生其心」,只是要到「应无住而生其心」的阶段或境界,恐怕现
在谈还太早了一点。
另就实行面而言,则须从最基本的五戒十善做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进而读经,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完成启蒙并进而有所觉),才能有所悟与证。
这「自净其意」是佛门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欲望重,就用白 骨观,并用戒律约束自己行为,使自己不犯。
因此,自净其意是净什麽?净(身、口)意之贪、嗔、痴、慢、疑等五毒。因为,
身、口属行为层次,非常明显;不若意之幽微,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一点。
所以,学佛必须有次第,也就是戒、定、慧,这样的修行次第。
台大狮子吼一直不断提倡读经,而且是世尊开悟後第一次转法 轮的经典:阿含经系列。
因此,这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进入佛门并提供自身反照的基石。
但在这五浊恶世与佛法逐渐消亡的过程中,众生刚强难化,也有种种生活上的困顿导
致自身无法按次第修行,因此,这两年,蔡老大陆续讲演了药师法门与业报迷纵系列
并结集成书,并在台大狮子吼与众多发心的志友们推广下,已在全台各地医院、图书
馆皆能取得,同时,台大狮子吼也设置各种祈愿坛,希望大家能满愿(所谓佛说,
人生有八大苦,其中求不得,也是一苦)并在这五浊恶世中身心安顿之馀能够进而亲
近佛门,进而能於深入经藏,使大家早日解脱,同证涅盘。

其实,佛门中心思想为何?这个题目很难回答,有多难回答?

套句公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著名的台词: 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
  
但我的一生并没有那个□工夫,所以,就必须请您自个儿依序修行并自行体悟罗。

共勉之。

建议先读佛陀传,这会对修行有帮助。

我对佛陀传中释迦牟尼面对天魔波旬的种种挑战的过程中有著深厚的好奇和感动。

也许,你也能从佛陀的一生领悟到些什麽,这也对什麽是佛门中心思想的理解有帮
助。

--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30
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因果轮回”。佛教中叙述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牺牲自己喂老虎,割肉喂鹰,等等舍身故事,都是后来成佛的条件。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经历了多少世修行轮回,终于涅槃成佛。这是个励志故事。佛教的其它理论都是在这个中心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形成各种细分流派。佛教的这些思想对社会稳定有四积极意义。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3个回答  2013-08-18
佛法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
第4个回答  2023-05-05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法,《杂阿含经》中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其主要内容是:一、认识论方面有无常、苦、无我,六根、六识、五蕴、名色和十二缘起等。二、实践论方面有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等。三、目的是纯一满净,寂静湼槃。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三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