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字的由来

如题所述

我,读作w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

但到了战国时代,“我”字本义所代表的凶器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在汉唐以后便被普遍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所以《说文解字》解释为“施身自谓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变。

其部首是戈部,笔顺是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共7画。相关组词有忘我、我们、我家、故我、大我、小我、我师、我宝、我痴、知我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甲骨文里的“我”字,像把有柄有钩的古代武器——大斧,斧口有一排锋利的锯齿。这是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叫作wǒ,古代也有人把这种锯斧叫作“锜”。

这个象形字,在周代早期的金文里,还保留了这长柄锯斧的形象,只是斧柄下面多了个脚钩,锯齿也简省到只余三齿了。可是,到了晚周的金文,“我”字的构形便开始讹变了:斧柄的顶钩变为丫叉形,斧柄的脚钩变为斧辆中部的斜撇,而钢齿也只余两齿,斧柄也更往右弯了。

发展到秦代小篆时,讹变更大:斧身和锯齿竟变成了图的形式,斧柄和上下钩竟变成了图的形式,已完全看不出“我”是锯斧的原貌了。

后来,这个象形字便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为图的汉隶,从先秦文字的线条化变为笔画化,以点、横、撇、捺、挑、钩等基本笔画代替了圆匀连转的线条。至于图的楷书,则是从汉隶的形体发展过来的。

“我”这种奴隶社会杀人的凶器,到了战国时代,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在汉唐以后便被普遍借用来作为第一人称使用,还是读作wǒ,字音至今不变。

(先秦乃至汉唐以前,第一人称,是用“吾”“予”“余”等字表示的。)但词性却已由名词变作人称代词,而“我”是杀人凶器的原义便早已不为人所知了。

二、词语解析

1、忘我

1)拼音:wàng wǒ

2)释义:形容(人)的一种忘我的工作热忱心态。由于工作的繁忙(真心的投入),忘记了自我的存在。 

2、我们

1)拼音:wǒ men

2)释义:常用代词,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等含义。

3、我师

1)拼音:wǒ shī

2)释义:指对道人、法师的亲切称呼。

4、故我

1)拼音:gù wǒ

2)释义:自己仍象从前一样。

5、大我

1)拼音:dà wǒ

2)释义:谓远离“我执”、“我见”而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最高“我”;含有常一主宰的意思。为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忘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中国所有的文字的演化都是一样的,你有兴趣看一下这几个字的小篆写法,就能看出点大概了,现在的简体字是国家统一的,加入了草书的笔画省略的方式,然后统一成现在的简体中文。既然你想知道单独几个字的来历,可以看下繁体字“爱”“别”“我”“中”“国”“了”,这里就只有“爱”和“国”有繁体,“爱”上面是手,把对方放在心里,念念不忘,就是爱。而国,本来没有那么大的概念,在古代,一个小城只要有封主,就可以叫国,所以国其实就是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有军队“戈”有人口“口”还有统治他们的统治者。这就是国。至于中,这个字表示正中,不偏不倚,所以这个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现代文字都是一个样子。我,在甲骨文中用两个手来表示,古人用自己的双手表示“我”这个概念。别,是一个后出的字,在古代的文字没有那么发达,意思也没那么多,那个时候不知道“别”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它来表示不同于“此”这个概念,其实用拆字也能分析出来,别的一边是“另”,就是用刀将彼此分开,分开有的另一边就是“别”。这个字的发音是复合音,不相信你读一下“不要”,快点读,就会发现,别就是“不要”。所以“别”本意有两个,一是其他,二是不要,然后后人引申出了其他含义。“了”这个字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在有了之乎者也这样的文酸以后才出现的语气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2

在比较久远的古代,打仗是偶尔会发生的事情,古人就把对战的双方称为“你我”。我用铁耙耕种稻谷,晾晒稻谷,你是侵略者,是坏蛋,用很多弓箭射过来,想要侵占我的家园,我拿起铁耙反抗。

一年级语文生字:我

我原本是铁耙的形象,是戈的变形,有很多分叉,可以做兵器,也可以做农具,左边可以看成是禾的变形,就是把禾底下的撇和捺合并为一笔,变为提。没人侵略时,我拿起铁耙种植禾苗,有人侵略时,我拿起铁耙反抗。

一年级语文汉字:我

视频:网页链接

第3个回答  2022-05-16
我的意思是归政,归政的人是最忠诚的人,适合结婚,工作,没有鳌拜等余党问题。
第4个回答  2014-02-21
我 wǒ
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88Zdic91.htm
〈代〉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I imy;myself]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we;our]。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词性变化
◎ 我 wǒ

〈形〉

(1) 自己的 [self]。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my dear]。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wry]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 我 wǒ

〈动〉

杀 [kill]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 我 wǒ

〈形〉

(1) 自己的 [self]。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my dear]。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wry]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 我 wǒ

〈动〉

杀 [kill]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