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语文诗歌鉴赏?

如题所述

(三)注意诗歌标题、诗序和有关考题后的注释。  1. 标题--表明所咏之景、物,所说之人、事,或所抒之情。  【分析诗题,把握中心】  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全诗围绕诗题中的"望"字。如清代仇兆鳌评:"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未联极望之情"。  2.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  3. 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  (四)抓住意象特征领悟意境:  一注意不同景物色彩所象征的情感特征。  二借助物象分清作者情感,  【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思乡类:  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  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  尺素:、札、书札--信。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  战争类: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 鸣鼓--进军。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山水田园诗类:  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  其他类: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武陵人--桃花源  旧家燕子--物是人非的伤感。  庄生梦蝶--美好而虚幻。  红豆---爱情或相思。  比翼、比目、双栖--夫妻恩爱。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青云--高的地位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出山--①首次当官②隐居后又出任官职。4.注意季节、节日中的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①春日--喜庆、美好、希望。  【借助的物象】  青山、霞、春色、春光、春阳、春昼、春风、东风、晴云、烟笼、麦雨、好雨、春雨、春流、绿波、兰溪、鹅湖、新燕、早燕、飞燕、喜鹊、鹊声、鸳鸯、新莺、娇莺、杜鹃、黄鹂、黄鸟、黄蜂、粉蝶、戏蝶、白鸥、白鹭、芭蕉、草色、绿锦、浮萍、杨花、梅花、海棠、兰花、菜花、绿葵、芍药、蔷薇、山榴、梨花、杏花、红杏、梅杏、点红、桃花、桃红、柳絮、柳花、暗翠、绿翠、翠柳、翠微、晴翠、垂杨、花树、暖树、红树、芳树、鞭笋等。  也有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如伤春诗、怀人诗。  ②夏日--青春、热烈,畅抒情怀。  【借助的物象】  子规、蚕桑、蛙声、鸣蛙、蜻蜓、黄梅、梅子、雨蓑、琵琶、种瓜、菜花、芙蓉、小荷、莲花、莲叶、荷叶、荷香、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荫、稻畦等。  ① 秋日--多表凄清、悲苦、乡思之情。  【常用词语】  愁、孤、残、寂、冷、凉、凄、苦、清、黄等。  【借助的物象】  秋夕、秋夜、秋水、秋风、秋雨、秋霜、秋月、秋兰、秋叶、木叶、霜叶、落叶、黄叶、落木、落霞、残霞、孤烟、芦花、残阳、夕阳、落日、桐叶、梧桐、衰草、寒山、夕岚、飞霜、霜天、霜晴、霜气、霜月、冷月、冷露、冷桂、冷松、婵娟、月斜、月落、半月、寒星、寒塘、寒蝉、寒雁、寒鸿、塞鸿、鸿声、凉雁、北雁、去雁、孤雁、雁阵、燕去、虫吟、蟋蟀、乌啼、采菊、菊花、菊黄、黄花、荞麦、西风、枫林、江枫、清笳、渔火等。  ② 冬日--傲寒、狩猎、艰难、旅景、艰难、咏雪。  【借助的物象】  冬雪、江雪、琼枝、飞花、天寒、风雪、风霜、草尽、沙雪等。  注意借代修辞格所常用的景物"套路"--古人状物抒情常用的一些较为固定的代称。如:  【战争、战乱】烽火、硝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笺、简、札、书札、尺牍。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  【马、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鸟、金盆。  【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婵娟、银阕、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桂花。  【时光】鸟、兔、漏、鉴  表节日的词:  元日--正月初一,喜庆之日。 寒食、清明、重阳--登高怀远。  (五)揣摩诗眼,注意诗中用字。  诗眼,即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境界全出。  --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信息,能引起人无限联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令人想象到枝头蝶飞蜂舞,鸟争鸣,花争艳,人欢笑的景象。  1.多是动词,有时是形容词  2.或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或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使动用法--言简意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即诗眼)  4.巧用虚词,有时虚词也传神主要是转折连词或语气副词。(如:"无端偏向别时圆"的"偏"字)  5.平字见奇,常字见新。(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状鱼儿之乐。"斜"状燕儿之轻盈,两字皆诗眼)  6.注意诗中与标题相照应的词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其中"早"与"一枝"相呼应。  又如:"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唐人钱珝《未展芭蕉》)  诗中"未展芭蕉"--"冷烛"--"绿蜡"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比作不冒烟的绿烛;"未展芭蕉"--"书札"--"芳心"相照应,"卷"--"未展"--"缄"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叶比作卷起的"书札"书札包藏的是因为害怕什么羞于展开心曲的"芳心"。即书札里表露的是一个正在暗恋中的姑娘的心意。  7.多用具体名词,塑造具体形象,或使多个意象并列入句,组成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六)分析写作方法  一情感表达方式  1. 直抒胸臆  2. 借物咏怀(借物喻人言志)  3. 借事抒情  4. 借景抒情  5. 情景交融  二修辞手法  1.修辞格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书怀咏志)。构成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怀。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①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②语意双关  ⑷对比  矛盾的对比,揭示和强化(如"心忧炭贱愿天寒""近乡情更怯"),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对生活、社会的思考,或批判了......社会现象。  其他对比:  形-色-态、明-暗、浓-淡 、虚-实、冷色调-暖色调-热色调、动-静、点-线-面、曲-直、忧-乐、无声-有声、忆昔-伤今、美-丑、贫-富 、善-恶 、纵-横、今是-昨非、物是-人非、现实-梦境 ......  作用: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例:明代杨慎曾批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相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但若作此修改,虽然实景俱在,却使诗境全无。因为前两句"千里"虚写,其余景物实写,实中有虚,使得"实景清而空景现",描绘了广袤美丽的江南春景图,意境开阔,若"千里"改作"十里",则无此表达效果。  同样的,后两句中 "南朝四百八十""风雨"也是虚写,而寺院是眼前实景,虚中有实, "真景逼而神景生",诗人所见是阳光下金碧辉煌的寺庙,却想象它们是处于春天的风雨之中。这样诗人在想象中为景物抹上一层迷离的色彩,全诗既描写了晴光潋滟的春景图又想象了山色空朦的春雨图,明亮与迷朦对比,色彩丰富多变。而且用"风雨"与诗人所见不到的"南朝"相呼应,使之具有历史的沧桑感,进而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些许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加点的文字引自语文课文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的虚与实》,课文的有关知识要熟知。)  ⑸衬托(烘托或反衬)  ⑹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⑺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⑻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⑼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⑽反语,讽刺。  2.遣词造句  ⑴练字  ⑵多用具体 名词入句--多种物象入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⑶句式(语法)  ①对仗工整,整齐美  ②运用不完全句(多是省谓语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③倒装句--为符合平仄韵律。  有时也能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特征。(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听见竹喧,看见莲动,而后才发现浣女归和渔舟下,表现发现的喜悦,制造悬念。)  ④假设句,联想、想象丰富,或造成正反对举,强调某种情感。  三其他表现手法  ⑴取材方法  a) 以小见大【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例:"风正一帆悬"--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表现了......的意境。  b) 写梦幻--想象奇特,表现某种理想或追求。--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烈追求。  ⑵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交代事件;铺写了......的场面;渲染了......的气氛)、比(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特征或生活画面)、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渲染了......的气氛)。 (七)注意语言和结构特点  一语音:  ⑴平仄韵律、押韵,--造成音韵美、抑扬美、回环美。  ⑵平声韵常见,平声开口韵--声音清亮高扬,表喜悦昂扬之情,仄声闭口韵韵声音短促表急促、紧张之情状。  ⑶双声、叠韵、叠词,造成音韵美、抑扬美,或使声音响亮。或摹状声色行态,或强调某种情感。  二结构上:  1. 起承转合――首句(或首联),奠定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或描绘背景画面;颔联与颈联叙事写景,颈联或转入抒情议论;末句(或尾联)抒情议论,或以景语作结,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2.结构跳跃.或如散文形散神聚--写景上放开,可时空交错,抒发的......情感是统一的。巧于构思,善于用事。或咏物寄托遥深,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或情感。  三语言表达手法:  1. 叙述描写  ⑴用第一人称写,便于表达感情,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感人。  ⑵描写顺序  ① 远-中-近;  ② 景-情;  ③ 时空顺序;  ④ 心理顺序,常表现为时空往复(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纸,却话巴山夜雨时",随着诗人的意识流动而表现为诗歌物象在空间上的往复:"巴山-西窗-巴山"为"此地-彼地-此地",造成回环往复之美);  ⑤ 物-人-物,造成物我交融。  ⑶观察、描写角度--指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视觉观察角度(注意,此仅指视觉角度)--俯视、平视、仰视  ⑷典型片断描写、细节描写--  ① 侧面烘托。  ① 正面描写:(注意虚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色彩烘染的方法和修辞手法)  ③ 描写特点:如  描写逼真,叙事确切,丰满地表现形象。描绘出(开阔、雄浑、壮美、明丽、明朗、优美、祥和、民风淳厚、和谐、清隽、宁静、淡雅、质朴、冲淡、清远、惨淡、阴晦、凄美、悲壮、沉郁、苍凉、幽静、清幽......)的......(行旅图、行军图、春色图、离别场面、战争画面、渔家生活画面、农家生活画面、......)生活画面。--此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即意境。展示......精神世界【抒发(豪迈、坦荡、旷达、激动、喜悦、欣慰、愉悦、热爱大自然、挣脱......的束缚后的轻松愉快、闲适、欢乐、怡然(悠然)自得、爱国、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的失望和悲愤、怀才不遇的感慨、悲苦、忧伤、无奈、哀伤、孤独、凄苦、惆怅、思念、失落、失意落魄而黯然神伤、不向世俗献媚、洁身自好......)的感情】,或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表达对......的追求和向往,或对......的同情,或对......的不满。  ⑸状物,浅切形象,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2.抒情  ⑴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或富于激;,  ⑵以曲笔抒写胸臆,即间接抒情--耐人寻味,富有情趣。  3.少有直接议论,常用形象说理--"象教",不加评论,表现具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意蕴深刻。(宋诗更常用此法)  把日常......的生活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结合,发人深醒。  (详见"喻理诗")  四语言风格:  ⑴平淡而有味 ⑵清新自然 ⑶质朴通俗(明浅如话) ⑷俗语俚词入诗,通俗凝练 ⑸冷峻 ⑹镂金错采。⑺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⑻清丽 ⑼隽永......  【说明】以上是不完全归纳,可按此法从诗歌鉴赏题中归纳出其它特点。分析具体诗词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考题要求选择以上 。
【转】来自 世纪金榜
希望可以帮助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1
(一)读懂内容

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

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2、看炼字

关键词

①动词 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②形容词 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③数量词 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④虚词 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

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 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

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

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二)划定类型

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

诗歌类型 表现手法

不借助外物诗 直抒胸臆

咏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抒怀诗 叙议结合

怀古咏史诗 借古讽今

1、 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书法的语句中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态。

3、 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对景的鉴赏应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①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

②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③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④ 语言运用上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

诗歌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

① 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正衬。

② 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① 触景生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② 借景抒情:即以景结情,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而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

③ 缘情布景: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④ 寓情于景: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

4、 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

鉴赏此类诗要注意从以下角度去掌握:

① 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② 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③ 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叙议结合:在前面叙述事件的基础上,后面发出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前面的叙述是后面的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后面的抒情和议论是前面叙述的升华。

5、 古迹——怀古咏史——借古讽今——情在古事与作者今处坏境的相通处

鉴赏咏史诗的角度:

①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

②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③ 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 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借古讽今:就是借用古代的事迹,从正面或反面讽喻作者所处时代现实中的事,达到借古说今的目的。借古讽今,起到的效果是,委婉含蓄,富有说服力。

二、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塑造的是什么形象

1、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

①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②人生志向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③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D告慰平生的喜悦

④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

B思亲念友

C边关思乡

D闺中怀人

⑤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恋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2、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概括诗歌的公式:

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三)审题干,答题目

一、理解内容类——从诗歌内容角度设问,解决问题应主要放在读懂内容这一步

Ⅰ、理解重点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重点部分积累(21个)

意象 —— 物性 —— 表达情感 —— 现实形象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4、菊花(黄菊、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常用作家:陶渊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

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动物类

11、大雁(雁、鸿雁)——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器物类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消愁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气象地理类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擅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2)夕阳在特定的环境中,会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来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莽的意境。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样和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安静祥和,企望幸福

苦雨:历史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20、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21、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Ⅱ、品味关键词句(炼字、语句表达)

主要问法:这首诗中的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好,有什么含意及表达作用,为什么?

二、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

1、语言风格类

① 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② 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稳。

③ 直率: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④ 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⑤ 自然: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⑥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⑦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⑧ 奔放:直率而有气势。

⑨ 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⑩ 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极的境界。

?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2、语言特色类——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

①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②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③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④ 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⑤ 平淡无奇、清新淡雅

⑥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⑦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⑧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⑨ 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

⑩ 富有哲理: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

? 淋漓尽致:写得详尽透彻,或对于某些东西暴露得彻底

3、语言手法类——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达到这一语言上的效果的

① 白描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②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③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⑤ 体物入微、穷形尽相:描写入微、刻画生动

三、评价主旨类——设问角度主要是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对应前面的5种情感,5种形象)

Ⅰ、诗歌中心思想——对诗人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主旨的评价,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情感5种

Ⅱ、认知理解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常用“评价主旨类”方面术语

① 深化意境

② 深化主旨

③ 意境深远

④ 意境优美

⑤ 意味深长

⑥ 耐人寻味

⑦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⑧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⑨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⑩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四、分析手法类——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应“手法5种”及其他手法

1、常见“分析手法类”方面术语

①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名主旨

②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③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④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⑤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⑥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⑦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⑧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⑨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⑩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1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12)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待、暗示

(13)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14)呼应照应:前后的相互联系

(15)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6)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2、诗词鉴赏的术语

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2)修辞方法

①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②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③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成都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④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橘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炼,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⑤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⑥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⑦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⑧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3)表现手法

①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②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③ 用典:用电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④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

成一个典型

⑤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⑥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⑦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形象

⑧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⑨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⑩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 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皆自然景物书法感情

?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意象: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17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第3个回答  2014-01-07
你可以去高考吧,精品区,里面有很多你会用到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