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下联,跪求,泪求,实在不行,我光身子求!!!!!!!!!

洛阳纸贵,十年三都赋

这个典故大家应该都知道,说江南名士陆机,他的文章很有名。他听说左思要写《三都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嘲笑左思自不量力,还写信告诉他弟弟说:“洛阳有个叫左思的粗野浅薄的人,妄想作《三都赋》,等他把文章写成了,我们就应该让酒坛底朝天啦!”这话传到了左思的耳朵里,他忍受住嘲笑,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三都赋》,来回答陆机。
左思用了整整十年工夫,完成了《三都赋》。他带着这篇文章去拜访当时名气很大的皇甫谧(mì),请皇甫先生看看。皇甫谧一边看一边不禁拍着桌案叫道:“写得好!写得好!”他答应给《三都赋》写序文。当时有名的人士都对《三都赋》予以很高的评价。当年嘲讽左思的陆机,看了这篇文章很吃惊,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他想写《洛阳赋》,都不敢动笔了。

洛阳,地名;纸,物;贵,形容;十……三……,数字;年;赋;
对仗要准确一点,跪求,泪求,想了有一年多了,都没有合适的,求高手赐教!!!
对仗要准确,典故最好是古人,你可别给我来个 ‘北京鸭香,百元四斤膘’,呵呵
最好是励志,表示努力坚持不懈的下联,不好意思,我没有事先说明。补充一下, 麻烦大家了。

呵呵!!睡了一晚,现在有些思路了。不知道作者能不能采纳,当然不采纳也无所谓,鄙人才疏学浅,写来只图一兴趣。
上联:洛阳纸贵(仄),十年三都赋(仄)。
下联:小舍材疏(平),六日八骏图(平)。
解释:洛阳,地名;纸,物;贵,形容;十……三……,数字;年;赋;
小舍,地名(指我家);材(材料),物;疏,形容;六......八......,数字;日;图;
这个讲的是,前两天的事,我想临摹《八骏图》,但是我家没宣纸,毛笔之类国画画具,不得已,我只能用炭铅画,其实没画满6天,5.5天就完工了,我四舍五入一下也就当是6天了。画完一看这《八骏图》,哎~~~~你懂得.....呵呵~~
格式上来说,贵联是双仄音联,所以鄙联用双平音联来对,其实我先开始想的也是用名家作品来对,什么《六国论》、《五柳记》《三国志》一系列的,但是怎么都感觉不流畅,句式对上了句意也对不上,写出来太做作了。我还是喜欢这种下联,句意比较流畅,而且我采用的是楼主上联的韵脚,读起来也比较自然。呵呵,不知道楼主怎么看??追问

呵呵,谢谢。
如果可以的会啊,我希望你能抱着舍己为人的心态,再好好帮我想一想,怪我事前没有说清楚,最好是一些励志的下联,而且是古代典故。古代典故,再想想,相信我,你能行的!咯咯嘎嘎唧唧哇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5
洛阳纸贵,十年三都赋
神舟星奇,一鸣百国敬,
先挂个号,待后再斟酌。追问

可要麻烦你了。最好是励志的下联,呵呵。

追答

洛阳纸贵,十年三都赋
长安碑奇,一字千金帖

 西安(古称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洛阳纸贵,十年三都赋
长安碑奇,一字千金帖

 西安(古称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追问

一字千金貌似是吕不韦修纂《吕氏春秋》时候故事吧。鄙视一个。

不过这个已经不错了。呵呵。
恩,勉强不错了吧算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5
洞中风大,三年一诗经
这是屈原的典故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追问

1.《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这样的一部集子,我实在是想不到为什么他的家人会反对他读《诗经》。当时的诗经差不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红歌’了。而且他又是皇亲国戚,不读反就怪了
2.假设家人不让。屈原一个贵族,而且是小时候,没人照料他让他去山洞?他一个小孩子的《诗经》又是哪里来的?

第3个回答  2011-08-05
赤壁火急,千秋一东风。
想了好久觉得还是不妥当, 那个三字有点难。虽说对的不工整,但是取材还是不错的,也是一大家都知道的赤壁之站,前面的“洛阳纸贵”是因为后面的“十年三都赋”,有因果关系。赤壁火急和东风也是有因果关系。一东风不是什么 书名之类的, 很遗憾 尽力了 , 只怪我没文化.....追问

骊山烟浓,一夜万国兵。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呵呵,根据你的想到的。我还是想要一些励志的,谢谢。

追答

后面三都赋是一个书名,所以有点难,三又是一个数字

第4个回答  2011-08-05
洛阳纸贵,十年三都赋
榜上有名,十年寒窗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