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余秋雨的故事

如题所述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教科书。
  汶川大地震后,余秋雨于五月二十三日在其新浪博客发表《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一文,通过与记者对话的形式宣布“给四川灾区捐款二十万元”,并表示今年“还有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和《秋雨文籍》出版,应该会有不少稿费,到时候再捐”。 2009年6月萧夏林指控余秋雨自称的向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一事为子虚乌有,要求余提供捐款证明,易中天也批评余秋雨诈捐。余秋雨“诈捐”事件由此在网上愈演愈烈。 2009年8月29日,都江堰“秋雨图书馆”落成。据悉,余秋雨此次捐赠图书的购书成本为30多万元,加上余秋雨还向3所学校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等其他设备,总花费超过50万元。这些捐助全部由余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继续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他的书籍,长期位列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他一人占了三本。目前,他是公认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最近几年,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008年6月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决定建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他还是青歌赛评委。秋雨一人出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2
文化苦旅里《三十年的重量》讲的是她小时候作文比赛获奖结识一个评委老师的故事,后来这个老师评教授的时候余秋雨反而成了他的评委,还有就是余秋雨三十年前写的一篇作文被收录进一本作文书,于是当代的小姑娘写信给他求交笔友,但是由于女孩知道了他的身份交往就停止了,《老屋窗口》里提到了余秋雨幼年的两个伙伴,最后一个童年的伙伴买走了他们家的房子,一个伙伴因为乡间禁止女孩抛头露面的陋俗而辍学,嫁到山里成了农妇。还有《庙宇》里提到了他小时候被一帮会人士绑架的事情,还有就是和庙里两个和尚的交往,《牌坊》里记叙了一帮为了逃婚躲到他们村子来做教师的女老师的故事,《夜航船》里提到了他和祖母关于夜航船的争论,《乡关何处》里提到了余秋雨小时候吃杨梅,摸瓷片,养命医院,梅干菜的故事。此外吴江船讲述了他以后插队的故事。大致说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后半部分有很多寄托了他乡土情结的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山居笔记》里的《乡关何处》写得也很感人。个人觉得余秋雨在散文里写的自己的故事比我这么干巴巴的讲有意思得多,呵呵
第2个回答  2012-10-14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教科书。
  汶川大地震后,余秋雨于五月二十三日在其新浪博客发表《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一文,通过与记者对话的形式宣布“给四川灾区捐款二十万元”,并表示今年“还有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和《秋雨文籍》出版,应该会有不少稿费,到时候再捐”。 2009年6月萧夏林指控余秋雨自称的向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一事为子虚乌有,要求余提供捐款证明,易中天也批评余秋雨诈捐。余秋雨“诈捐”事件由此在网上愈演愈烈。 2009年8月29日,都江堰“秋雨图书馆”落成。据悉,余秋雨此次捐赠图书的购书成本为30多万元,加上余秋雨还向3所学校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等其他设备,总花费超过50万元。这些捐助全部由余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继续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他的书籍,长期位列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他一人占了三本。目前,他是公认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最近几年,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008年6月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决定建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他还是青歌赛评委。秋雨一人出资。
第3个回答  2011-08-07
这是余秋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24.htm
《借我一生》是他的自传性质的书,你可以参考,
第4个回答  2011-08-06
故事啊,去看看 我等不到了 和 借我一生 先生自己写的很详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