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级上册的【2.苗苗与大树的对话】中,请帮我回答这些问题:苗苗与我的见解 季羡林先生的见解与感受

请各位广大读者帮帮我!!!!!!!!我很急!!!!!明天下午一定要给我一个答案!!o(︶︿︶)o唉

季羡林爷爷认为,对小学生而言,看闲书是一件好事。因为看闲书能使作文写得更好。季老和苗苗谈这个问题时还引用了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话:“写作文最可靠的还是多看书。”让苗苗懂得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从中,我也知道了看书的方法。以后,我要多看书,看书时要认真,直到把它读透为止,不能像以前那样走马观花。

季羡林爷爷还认为,21世纪的青年要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人才。这个观点启发了我,21世纪的小学生,要语文、数学、英语都学得好。这样才能成为综合性的人才。我也要做到不偏科,还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

季羡林爷爷还认为学好外语很重要。当今世界已变成地球村,学好外语就意味着打开了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大门。只有学好外语,才能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来,把国内先进的科技成果传播出去,我应该加强外语的学习。

另外,季羡林爷爷还强调小学生应该多背一些古诗文。并提出了背200首古诗词,40篇古文的具体数字。可见,季羡林爷爷对小学生应背古诗文的重视。

扩展资料

作者张钫,女,原名张苒,笔名张苗,2003年5月改名张钫。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 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二、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习下列词语:
    季羡林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2.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3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 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一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⑴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⑵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⑶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⑴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⑵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三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五、体会写法
  1.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六、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七、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附: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

自己找找吧!我也找不到在哪里?追问

谢谢你!!!!!!!!!!!!!!!!!!!O(∩_∩)O哈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