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一至八届,每一届分开。谢谢

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1、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2、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人民文学出版社

3、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4、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中国青年出版社

5、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6、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

7、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8、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分别如下: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苏童,《黄雀记》

扩展资料

在留下《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一系列足载史册的作品后,1981年3月14日,茅盾先生自知病将不起,将25万元稿费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这一奖项随后成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

自1982年评选出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起,历时36年,已有43位作家荣获该奖,王安忆、莫言、刘心武、迟子建、贾平凹……现代文学星空最耀眼的几位作家,都曾获得过该奖。

或许因为文学追求“不落俗套”,对于关乎“人间烟火”的奖金问题鲜少被关注。

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奖金数额

如今的读者或许无法想象这25万的市值,但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茅盾先生捐的25万元可谓一笔天价巨款。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教授的研究测算,1981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255万元,这就意味着茅盾先生的25万在今天相当于6375万元。

最初的茅奖奖金由这25万元产生的利息支付,可谓绰绰有余。

那么,每位作家能获得的奖金数额,最初的两届资料已暂不可考,目前所能见的,是1988年,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在第三届茅奖评选中斩获一席,当时中国刚经历过迅速的经济发展,货币一度贬值,路遥当年所获的奖金是5000元,折合成今天的价值约为17万。

这对于当时的路遥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路遥的胞弟王天乐在《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一书中回忆道:“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当时,一套《平凡的世界》共需26.95元,如此算来,买完100套书及往返陕西和北京的车票后,路遥的奖金确实所剩无几。

随后的几届,伴随经济迅速发展,茅盾文学奖奖金也加码到5万元,但或许只是4年之差,奖金的区异令人咋舌。这就不得不提2011年,彼时,由于李嘉诚先生的慷慨捐助,茅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至50万,此举使茅奖成功登顶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奖金翻了十倍,作家们的反应颇为风趣。据刘震云回忆,2011年夏天的一个周六下午,他在菜市场面对“昂贵”的西红柿和便宜的茄子纠结不已,作协的工作人员打进电话通知他获奖,放下电话后,他豪气地对菜摊老板说:“最贵的西红柿,来两斤!”

这段文坛“佳话”至2015年仍被戏谑一番。2015年,苏童以《黄雀记》结束多年“陪跑”,摘下茅奖桂冠,记者采访要如何花50万元奖金时,他笑侃自己不会像刘震云一样买西红柿,而且“这个钱都是归老婆管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苏童同年获奖的李佩甫,作为第一位河南本土作家获奖,河南省政府在他获奖之后的三个月,为他颁发了“河南省文学创作杰出贡献奖”,奖金亦高达50万。

不论茅奖金额如何更迭,生发出多少争议、佳话,从以上资料梳理中,我们至少可以确定,茅奖发了多年却发不完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茅盾先生确实留下一笔足以殖生大量利息的稿费,另一部分则是仰赖社会赞助。据了解,国家也曾有相应的拨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盾文学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一、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农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发表于《红岩》1979年2期。

小说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原是农村积极分子的许茂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变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

2、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

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1、李准《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小说。该书作为李凖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饱含了作者巨大的心血。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其中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2、张洁《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是现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沉重的翅膀》是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

三、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1、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凌力《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7年首次出版。

《少年天子》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

四、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1、王火《战争和人》

《战争和人》 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1987年—1992年出版分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以三部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的小说构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独立成文,也可首尾相衔,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全书结构宏大,心理描写丰富细致,情节引人入胜。

2、陈忠实《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五、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1、张平《抉择》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著长篇小说,1997年首次出版。《抉择》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抉择》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为国家利益抛却个人情义的反腐败英雄形象,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激扬澎湃之情。

2、阿来《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1、熊召政《张居正》

《张居正》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共有四卷,2002年结集出版发行。

《张居正》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之上,作者又以飘逸的笔致,随处布置点染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节与人物,并用“木兰辞”、“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等词曲,总摄各卷的情调与韵味,使全书平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诗意,这也是《张居正》一书的显著特色。

2、张洁《无字》

《无字》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为三部,2002年1月首次出版。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

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1、贾平凹《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八、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1、张炜《你在高原》

张炜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

2、莫言《蛙》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扩展资料:

茅盾文学奖设立背景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

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参考资料:茅盾文学奖—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1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获奖名单: 

1、姚雪垠:《李自成》 2、古华:《芙蓉镇》 3、魏巍:《东方》 4、莫应丰:《将军吟》 

5、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6、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获奖名单: 

1、刘心武:《钟鼓楼》 2、张洁:《沉重的翅膀》 3、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获奖名单: 

1、路遥:《平凡的世界》 2、凌力:《少年天子》 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5、孙力 余小惠:《都市风流》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获奖名单: 

1、陈忠实:《白鹿原》 2、刘斯奋:《白门柳》 

3、刘玉明:《骚动之秋》 4、王火:《战争和人》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获奖名单: 

1、阿来:《尘埃落定》 2、王安忆:《长恨歌》 3、张平:《抉择》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获奖名单: 

1、熊召政:《张居正》 2、张洁:《无字》 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4、柳建伟:《英雄时代》 5、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获奖名单: 

1.麦加《暗算》 2.贾平凹《秦腔》 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4.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以下五部:

1、张炜《你在高原》2、刘醒龙《天行者》3、毕飞宇《推拿》

4、莫言《蛙》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