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

比如范进在当秀才时穷的都不行了,老丈人也敢羞辱他。但是中了举人后,马上就有乡绅和他认亲,连老丈人都不敢再欺辱他。马上就发家致富了

因为考上秀才的人基本上得不到福利和补贴,家里供他读书也变得比较穷;而考上举人就不同了,可以做学官,社会地位也很高,还有国家的补贴和各种收入来源。

我们在看小说或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穷秀才的说法,似乎“穷酸”这个词和秀才是绑在一起的,只要是秀才基本上都是穷人,这已经形成了我们深刻的印象。那历史上的秀才真的这么穷吗?我们先来看一看古代所谓的秀才是怎么回事。在过去通过了童子试的读书人才能称之为秀才,童子试三个字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可真正通过这个考试成为秀才的人,却真的要脱一层皮,因为有些读书人直到五六十岁头发都白了还没有通过考试,年纪一大把了只能被人称为童生。

一般的读书人即使考中了秀才,朝廷也没有什么补贴和待遇给他,只是见了当官的可以不用下跪。而且这个时候家里人为了供他读书,可能本来条件不错的家庭也变得贫穷了,所以人们总是自然地把秀才和穷联系在了一起。可读书人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后就不同了,举人已经拥有了国家定时发给的补贴,完全能够保障自己一家人的生活所需,而且举人是可以做学官的,前途方面不用担忧,有能力的人还会升官。

另外举人在社会上德高望重,与府县的官员基本上是平等地位,这时就会有很多人来巴结他,送田产或者钱财给他,而且举人是不用上交赋税和徭役的,许多人为了避税,就把自己的房子和田产挂靠在他的名下,他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所以不管从社会地位还是金钱收入来说,举人比秀才都不止高了一个档次,在生活质量上完全不能相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秀才: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他们的级别不一样 所以举人当然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9
秀才很多 并且只是个头衔没有官当的 举人就不同了可以得到官衔 当然别人就奉承了 其实范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推荐你看《儒林外史》后面还会讲到范进做官的事
第3个回答  2011-08-09
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袭,为乡试中试者的专称,俗称孝廉。且作为一种出身资格,即初步具备入仕资格。清末又有法科举人、理科举人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考试回国留学生,最优者给予进士出身,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并各加某学科字样。
第4个回答  2011-08-09
举人是老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