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5的混凝土打的剪力墙出现横向裂缝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C55的混凝土打的剪力墙出现横向裂缝是收缩裂缝,出现裂缝的原因是拆模过早。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若干天后(一般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个别可达0.4~0.5mm,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贯穿墙体。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常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一般情况下,工程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
  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此外,设计体型和结构布置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
  1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1)水泥用量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强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设计标号已屡见不鲜,由此相应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减小。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最主要因素。例如,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在8%左右,收缩值相当可观。
  (2)骨料预拌混凝土为了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增加了细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积增大,相应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变少,减弱了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3)构件长度现代建筑的跨度、构件长度均有较大提高。
  (4)外加剂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少,作用大。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掺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等多种外加剂。研究表明,有近一半外加剂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率大于基准混凝土,混凝土收缩率的增大自然增大了裂缝的出现概率。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极大,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2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过大温度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养护条件、拆模时间及温差等因素有关:
  (1)水泥品种预拌混凝土大多使用新法(主要为旋窑)烧制成的水泥,尤其为提高混凝土标号,大量使用硅酸盐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热高且集中。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大部分水化热都是在浇筑的前三天释放,而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拆模后,表面散热快,温度较低,内外形成温度梯度。内部混凝土热胀产生压应力,外部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开裂。
  (2)养护条件由于剪力墙养护不足,墙体表面积大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相对较小,体积收缩较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3)拆模时间墙体模板的拆除时间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混凝土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因而出现墙体表面较浅范围内的裂缝。另外在室外温差较大的严冬和盛夏,由于混凝土结构不易导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常产生温度裂缝。
  3剪力墙所受的各种约束出现了上述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和收缩应力,如果结构或构件不受约束影响,那么其将自由变形也不会产生裂缝。但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到各种约束的影响,如楼板、剪力墙的暗柱(或明柱)及端墙的约束,地下室侧墙受到地下室顶板和底板的约束。这些约束使得剪力墙结构构件不能自由变形或者跟约束构件的变形不同步(或协调)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可相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理措施
  (1)调整混凝土各组分。如采用高标号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尽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砂宜采用中砂,保证石子级配良好,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2)拆模及养护。适当延长剪力墙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并且拆模时不要马上移走模板,而是先让模板拆开一条缝隙作浇水养护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特别是预拌混凝土早期水化快,水化热发展快,拌合物保水性强,泌水小,为此,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养护环节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的应用。施工中当混凝土密实后,应尽可能早地覆盖养护,及时喷水,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以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
  (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膨胀剂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收缩应力,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4)剪力墙上增开“结构小洞”。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开洞把长墙变成短墙,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使混凝土收缩应力得到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但必需重新对结构进行计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及正常的使用功能。
  (5)留置后浇带。即先浇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约两个月后当混凝土收缩变形趋于稳定时,再浇筑留缝部位,从而避免因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6)在剪力墙中部设置暗梁(或设置顶部暗圈梁)。这样贯穿性裂缝只能裂到梁底,而不至裂到楼面板底,可有效减小有害裂缝的长度。
  (7)调整水平钢筋配筋方案。将剪力墙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外侧,有效减小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强了剪力墙表层混凝土的抗裂性。
  (8)增加抗收缩钢筋。遵循配筋细而密可抵抗收缩应力的原则,适当增加水平钢筋的配筋率、减小钢筋直径而缩小配筋间距。另外在对剪力墙造成约束的结构构件与其连接处增设钢筋对裂缝亦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9)裂缝补强治理措施。当裂缝不能自我愈合,且长期存在会给结构构件带来耐久性、安全性和建筑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而必须给予治理时,可待裂缝发展稳定后,针对不同大小的裂缝采取相应的有关治理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9
原因 水泥问题 水泥的凝结时间! 前面打的初凝了 和后面的没有成为有机整体性 产生的裂缝!
2.打的是商混吧? 而且还不是一家的那种? 也就是用了 2种不同的水泥!产生的裂缝。 横向裂缝很少见 也有可能是阳光原因!(非常神奇的概率!) !
3.风荷载、高强度混凝土的 抗拉超级脆、基本上是内侧有裂缝外侧没有!
处理方法就是原浆抹面- - 但是如果是2种水泥的话 - - 先计算剪力墙钢筋承载力!在确定是否补强(基本没事)
第2个回答  2011-08-08
是你设计混凝土配方时。没有完全考虑高标号混凝土水化热的反应而造成的。出现这样的瑕疵,就会根本上抵消了高标号水泥强度的作用,给房子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我们有30多年补强施工经验。成功处理过几千家类似的问题。专业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免费交流治理经验。如有疑难加我好友网聊追问

我只是个初学者,所以对这方面不太了解,请问有什么措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极有可能是收缩裂缝
也有可能是振捣不到位,或模板没刷油,造成的表明冷缝(这话说的我自己都不信)追问

纵向的裂缝比较常出现,但是横向就没遇到过,这种裂缝是大面积的话,会影响到强度么?

追答

强度不会影响,

如果是大面积的也可能是坍落度过大造成的收缩缝,这个和混凝土的收缩缝是不同的

横向我也少见过,不敢乱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8-10
横向裂缝 叫施工冷缝

造成冷缝的主要原因有:
1、混凝土水化热造成(内部散热)
2、拆模过早 (拆模过早,就是混凝土刚刚初凝,内部水分还没有充分挥发,中间混凝土还是半稀泥状态,外部表现外块状 )
3、混钢结构 (钢筋腐蚀 穿过混凝土保护层薄弱环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