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不推翻天皇?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在推翻皇帝?我们和他们思想差在哪里?为什么?

如题所述

我们和日本人从思维到制度,还有古代阶级制度上面都不同,换句话说国情不同。现代历史观中有一个观点国情和传统影响了国家的制度建设。
在日本古代天皇多被架空,而被架空的天皇对当政者只是起一个仪式作用,天皇也不会对当政者有太大威胁,而出现天皇希望王政复古时往往被打败后被另一个权力集团用另一种形式架空。而日本人的传统也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说有一种说法说当织田信长上洛后希望登基成为天皇,而招致属下不满以明智光秀最为明显,最终导致“本能寺之变”。当然这只是一种看法,但从中也能看到日本的传统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你可以到摄政,也可以做关白,更可以开幕做幕府大将军,但你不能做天皇。有人说在日本,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是天照大神的后代、是日本民族的大家长,所以日本也能不愿意推翻天皇。没错,这么说也对,在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改革,便出现这种说法。但是(请注意但是)这种说法较为普及的被接受,被go-vern-ment推广是在明治维新后。以萨摩、肥前等藩阀推广为的是借天皇权威实行藩阀政治,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的首相、高层几乎都是藩阀出身(长州藩的伊藤博文、井上鑫、山县有朋、桂太郎,萨摩藩的大山岩、松方正义、黑田隆清、肥前藩的大偎重信、土佐藩的板垣退助),日本天皇真正有权的时代是从大化改新到藤原家掌权。而没有权利的天皇、作为精神领袖的天皇是不需要被推翻的。
想要掌权只要推翻藤原家的后人——五摄家、后来的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的实际掌权人——北条氏、和室町幕府足利氏,还有江户幕府德川氏。
而日本在政治趋向上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而日本的中央相对于中国权力则小得多。中国是小农经济,而日本是庄园经济。中国在小农经济、中央集权鼎盛下就需要推翻上一个王朝。而日本在庄园经济和所谓的“中央”并不掌权的情况下只需要推翻真正掌权的实权人物就行。
日本和英国都有君主但保留君主的原因则不同。日本是因为需要改革,改革的需求强烈,而下层武士对德川将军家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严重不满,而且日本基本属于分封制(类似西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控比较强烈,但地方仍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当地方不满、国家危机逼近、中央管控松散等等这一系类因素交织在一起,倒幕派加上没有实权的天皇便将德川氏打得爬下了。而英国则是因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本身就特别强大形成对封建势力的压倒性胜利,推翻皇室只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而已,故而保留皇室。
中国总是推翻旧的腐败的皇室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中国先秦思想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即“异姓革命”,而当异姓革命后中国人的皇权思想却并未消失,于是当皇帝推翻后便又有人来当皇帝而这种革命就周而复始。。。其实我认为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下换一种境况基本不可能,直到西方冲击中国前。(《世界通史》作者美国人斯塔夫利阿诺斯有一种认识蛮有理的,推荐你看看)

纯手打,无复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5
汉朝有两个人在庙堂上辩论:一个是道家的黄生,一个是儒家的辕固生。他们辩论的命题是汤武革命有用,还是渐进式改良主义有用。结果是主考的皇帝以话题敏感为由,将两者都不许再谈这个议题。事实证明渐进改良主义才是正确的,汤武革命只是解决野心家的权力重新分配的问题。因为当局不敢面对这个敏感问题,所以中国一直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日本是万世一系,天皇仅仅是精神领袖。
1:黄生说“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这句的正确理解.在您那里成为了曲解.细节再谈.

2:温和改良主义与浪漫革命主义的得失问题.道家支持前者,儒家支持后者.但是从历史事实来看中国的历史基本被后者所主宰,但是这种主宰是一种悲剧.因为虽然汤武革命不断,但是革命最终的结果都是扬汤止沸与换汤不换药.革命的激情一过,然后一切都恢复到改变以前.革命就成为这个超稳固社会一种安全阀的功能,而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渐进变革持续能量.如果仅仅是感性的释放,没有理性的积累.这就是华夏千年的积弊所在.(猴子出气后,又驯服于习惯势力)

3:君将黄老学派与法家学派混为一谈.虽然他们的近似程度只有内行级的人才能分辨.

提示您:

黄老学派的最高原则是:道御法,(由道生法)

而法家不过实用主义,他的最高原则是:法用道.(用其术,而废其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说"道"本身是一种中性的事物.无关善恶,只事真伪

需要解释的所谓"道治",并不绝对排斥"德治"与"法治",所谓道治是说"以道御术","德"与"法"只是手段,运用手段的核心宗旨就是符合"自然法"为依据的"道治意境".

简单地说:德治与法治,就是道治理的左臂右膀,而"道治意境"就是他们的头脑中枢.

这样编排,才理顺了"体用"关系.
汉代黄老学派的黄生说“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黄生说的是:换人不换制度,等于白换,所以换人不若渐进改良制度.如果总是换人不换制度,往往造成新官不理旧事与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是把时间消耗在人事内耗之间.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新任前三年,就不能做正事,就要先把不忠实自己的异端,先清理干净,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图梦想.但是等人事安排停当了,任期已经接近尾声.

再者:革命更是无用功,仅仅能发泄感性情绪而已.从来不解决根本问题.实际效果就是:一朝新人换旧人,新开茅坑三天香.

渐进的制度改良才是真章.

而仓促的革命,往往好心办坏事.造成仅仅换人,不改良制度.最终反而变成了旧世界的安全阀,而不是最初理想浪漫主义情绪所设想的旧世界的终结者,新世界的缔造者.凭空能缔造一个新世界,那是白痴的梦想.世界只能在水到渠成的渐进改良中得到进步.

道者观棋不言酷而冷,遵循绝对的客观理性,所以看问题可以一针见骨.

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试问为政者,我是否论到"点脉".

即使兄台认为是画蛇添足,但是我依然要说事出有因,道治,本身是应该单独拿出来论述的,因为其是形而上之意境。也就是“德治”的最高境界与“法治”的最高境界。道本无体为体,她不过是事物的最高语境与最高意境。

而我为什么说事出有因呢?

因为:中国的学术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弊病就是:道堕以为术,术嚣于道前。

也就是常常“以术凌道”,“用术忘道”,“以道为道”(以某一层面的术用混淆为终极之道)。

而孔子一生为了恢复周礼,他老人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周虽百里可以臣服天下,因为周把握着“道体”,而诸侯把握着“道用”。而后来为什么。天下诸侯纷争,傲藐“道体”,而各自去强调分庭抗礼呢?。

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过程背后隐藏的玄机。

其实,很简单,一如百家往而不返,一如诸侯分庭抗礼。都遵循的同一个逻辑,那就是:道堕以为术,术嚣于道前。

百家与诸侯,都喜欢以“人力”抗“道势”,而维持自身“方言”或者“割据”的目的,于是国学没有完成最终的整合而成“方言”,政制没有完成最终的进化而成“特色”。

所以,我需要把本应该心口相守的默契,不断拿出来大声宣扬,非能迁罪于我,而应该声讨时弊与学弊。
第2个回答  2011-08-22
lz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想过,后来无意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日本近代思想家的书,名字记不清了。建议lz没事可以找下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书,他们以日本的视角思考日本,中国,近代世界,给人的启发很大,扯远了,这是题外话了,呵呵。我记得他说日本的政体是至尊和至强分开,就是天皇是至尊,但将军是至强,千百年来这种二元思想,至尊与至强分开的意思深入日本人心中。所以将军不会去寻求当天皇,天皇也不会寻求实权。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就似一种活的国徽国旗一般。而中国就一种寻求至尊至强的统一体。
其实这个就可以思考两国历史和政体的诸多不同。因为天皇不掌权,所以新的幕府只会推翻旧的幕府,而天皇作为日本统一的象征当然会被保留。而中国至尊至强一体,起义者打击的首要目标当然是皇帝。
而近代由于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而中央权力有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中国只有一个超强的封建实体,如果这个实体不能肩负中国现代化的任务,那么中国现代化必然是极其痛苦的,因为这个超强的实体已然成了中国前进的障碍,必须扫除。所以中国近代历史十分苦涩。
反观日本,由于封建体本来就是至尊至强二元体制,而天皇代表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日本(就是日本人心中的日本)所以当幕府令人失望时,天皇与改革派的结合往往能改变历史,大化改新如此,明治维新亦然。
由此我自然联想到,改革与革命到底哪个有利,中国的改朝换代可谓革命,但大家都知道一个个的朝代就是个历史周期律,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而我们以前受的教育都是宣扬革命,贬低改革。可是仔细想想真的如此吗?
改革的时候人们是在探寻一个制度的补救与完善,在触及制度问题,而革命呢,先摧毁一个制度,再把它重新建起来,但每次面对这个制度时你都摧毁再建,那么何时才能触及它的命脉,才能改变它呢?
当人们拥有财产时他会去改革,当他拥有理想(就是在一无所有时)时他会革命。为何,有财产时改革的只是利益分配,无非是想要分多点,但革命的话会打破现在的生活,成本太大,显然不干。而一无所有的人当然想要革命,他们要的是夺取别人的财产与权力,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只有起来革他们的命(所以古代官家都叫农民起义为盗贼,强盗)。
说多了,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第3个回答  2011-08-26
有啊。日本历史上也推了很多天皇啊,但是后来他们走君主立宪制,大量的法律把天皇的权利给控制住了,天皇的存在只是一个信仰和象征而已,我们抗战的时候,日本的天皇就只是傀儡用来发动命令什么的,但是他都没有决定权了貌似。
然后吧,我觉得中国因为封建时期太过漫长了,人民有种惯性的思维。人们一但得到皇帝这个称号就想霸权,比如太平天国的那位啊,还有蒋介石啊。他们本来不都是革命革得好好的,突然想称帝然后就做了过分的事就倒了嘛。
第4个回答  2011-08-15
日本历史上一直把天皇看做万世一表,看做神的化身,作为精神象征崇拜,另外,自藤原氏家族专权后,天皇就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大权的掌控,想作天下之主的强臣诸侯们就没有必要去费力废除天皇自己称帝,只需推翻上一个掌握大权的家族即可。所以虽然日本历史上出现过强臣诸侯擅自费力天皇的事,但无一人自立为天皇,只需强迫天皇给自己个封号即可一样享有自己作为天下之主的一切权利(如德川幕府的历代将军们),甚至进入幕府时代,天皇不得过问朝中政事都成为惯例,不能违反,若违反会有将军或关白们给天皇点colour see se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