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档"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有没有什么褒贬色彩?

大排档,原称“大牌档”,将固定摊位的大号牌照裱装悬挂,因而得名。大排档,是聚成堆的小吃摊,一溜排开去。每一个摊点在最显眼的地方竖着火光熊熊的锅灶,旁边的长条桌上,调料、菜肴、一次性碗筷依次摆放,餐桌在搭起的简易塑料棚里,朝向大街,点菜、吃饭一目了然。

大排档在中国大中小城市皆可见到,与当地的繁荣发达或者贫穷落后全无关系。有中国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大排档。在这里,食物从原生态到被烹饪的过程得到不一样的诠释。在经过加工之后展现在食客面前,可谓是别样有趣。这里的品种应有尽有,品种丰富。主要有烧烤、小炒、海鲜、粥粉。

扩展资料

吃大排档注意事项:

1、餐具卫生。首先要看的就是参加是不是干净卫生的,一般合格卫生的店都会有消毒柜或者餐具是那种保鲜膜包起来的消毒之后的餐具,虽然这样的会收费,但是干净最重要。

2、检查营业人员的合法性。检查这家店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还有工作人员的健康证等证件。工作人员健康了,吃的才会健康。

3、食物是否密闭。很多大排档的食物,比如烧烤的原料,海鲜等食材,要看是否是密闭的,或者冰箱中。一些直接摊在外面的,充满了细菌,到处飞着苍蝇什么,千万不要去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排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排档”是个来自广东的词汇,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然而,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连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时,宫廷侍官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竟形成风气,由于是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

刚开始时当然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报销,到宋理宗的时候,开始拿到中央和各级财政的金库报销了。当时广东经略使陈宗礼调任枢密院签事,就是从军区指挥官调到统帅部当高级助理,看到这种“腐败”现象,十分不满。

他说,下级请上级吃饭,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在报销时捞点油水吃差额,一是拉拢关系,所以应该禁止“排当”这种现象。但是报告递上去,没有什么结果。吃喝的人看没事,自然吃得更来劲啦,而且也开始不限于吃喝这种低层次的消费。

后来,“排当”被引进到民间,成为简易、廉价、大众消费的形式。由于经常设在街边,摆有大量桌椅,同时广东人常称摊位为“档”或“档口”,也进而转变为“排档”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15
所谓大排档是指在行人道或小巷中排列出一张又一张的桌子,客人便是在这种露天或半露天的环境下进食。大牌档所提供的食物种类很多,有海鲜、广东菜、粥、粉面……等等,大都价格廉宜。部份大牌档是在晚上才营业,直至深宵才关铺,这正是大牌档的一大特色。
第3个回答  2007-07-15
应该没有,“大排档”是饭馆的名称!
第4个回答  2007-07-15
就是路边或者露天的价格较低的餐馆,无贬义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