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塑的历史源流

如题所述

温州瓯塑的千年历史
瓯塑艺术源长流久,她是由我国历史上漆器艺术中堆漆工艺发展演变而成,为与其它传统浮雕及传统堆漆区别,温州市政府于59年将其命名为“瓯塑”。
中国的漆器工艺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4千年前,在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与江苏的良渚文化遗址均有大量的漆器文物发掘。堆漆在漆器分类中又称“堆起门”(即用漆灰堆出花纹),上面再加雕琢描绘的各种漆器,目前有据可考最早堆漆为汉代时期。中国传统漆器不是某一文化与地区所有,但温州漆器工艺在历史上很有显赫地位。北宋庆历三年(公元一0四三年)建成的温州瑞安慧光塔,
发现用堆漆工艺作装饰的“经函”与“舍利函”,经函地外函用漆灰堆出佛像神兽、飞鸟、花卉等纹饰并嵌小珍珠。另在北宋初期江苏、苏州瑞光塔
发现“真珍堆漆舍利宝幢”一座,其工艺精致,造型精巧,纹样生动,据考证,均为温州所制品。瓯塑工艺历史悠久,从找到的一件最早的瓯塑文物——温州仙岩塔发掘出来的瓯塑梳妆盒来看,造型精巧,纹样生动,是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的产品,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当时温州漆器就已驰名全国。
另外两宋时期温州的戗金漆器发现令艺人刮目相看。一九七八年在江苏武进南宋墓中发现三件木胎戗金漆器,被学界称之为“前所未见”,甚至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漆器的看法。三件漆器的分别为《出图游》戗金朱漆盒,不论人物、花卉的构图都很疏明,盒内朱书“丁酉温州五马钟念二郎上牢”,另一幅为《园林仕女图》画面内有“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年朱书”;其它一幅为《柳圹图》,是戗金与堆漆两种技法结合工艺,增强了花纹的装饰效果,画内有朱书“庚申温州丁字桥巷廨七叔上牢”。上述实物工艺水平非凡,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温州设全国各地漆器专卖店300多间;可见,两宋时期温州漆器,也达国内登峰造极之水准,号称“中国第一”。
明代以后,因自相价格竞争激烈,而致质量下降,市场逐渐萎缩,漆器逐转向扬州、福州一带为主。温州堆漆艺人开始流向民间,并以古建、庙宇、家具与嫁妆用品装饰为主。
据记载,绍兴花天雕酒坛堆漆工艺也是相传明时绍兴水灾,灾民流落温州,有人学会温州堆漆工艺后,返回绍兴,并运用于绍兴酒坛装饰,所以绍兴的花雕酒“堆起”工艺,主工艺材料与表现手法很接近于温州清民时期的堆漆艺术。长沙砂子塘汉墓的年代在汉武帝前,墓棺两侧、山峰、垂柳、虎豹、蟋龙其皆用漆灰堆起,在手法上很接近后代的堆漆。
明清后的温州民间堆漆艺人,为了同行间的竞争,一般都身兼多艺,不仅善于堆漆、雕漆、塑佛,还普遍学会运用漆器多种工艺技法。如彩绘(相当于漆器描饰门),戗金、填漆、脱胎等。由于艺人们多数来自农村,并带有亦互亦农的性质,所以表现的堆漆题材除广泛表现于宗教、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以外,还描绘花鸟、走兽及图案等,但更多是反映江南的水乡风光,普遍带有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这些都构成了早期瓯塑基本特色。
清末民初,温州堆漆名艺人谢森宝又将漆灰材料改成为油灰材料,始称为油坭塑。瓯塑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创新,在技艺、技法、工艺材料、表现形式至题材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它广泛吸取中西雕塑、绘画艺术及现代艺术理念。环境空间学、功能学、构图学、色彩学等学科的运用更为成熟。题材上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除宗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外,更多的是描绘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内容。品种也从挂屏、家具、台屏、挂钟、小首饰箱等,扩大至现代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瓯塑艺人们重新从民间汇集到一起,对传统温州堆漆进行挖掘,创作瓯塑工艺品出口。
20世纪50~80年代初期,瓯塑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50年代中期,艺术家们对瓯塑材料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先用做瓷器原料的白陶土代替传统材料瓦灰。然后融入熟桐油,经过高温沸煮的熟桐油,产生了很强的粘性和韧性。再加入矿物质颜料,经过不断糅合和捶打后。就制成现代瓯塑的材料油泥。油泥经过长时间阴干后会变得坚硬如石。这些油泥不仅保留了传统堆砌材料原有的附着力强的特点,而且又有了色泽鲜艳、色种丰富、不易褪色、造型方便等新的特征。经过材料改革的堆砌工艺才正式被命名为瓯塑。 由于材料局限被突破,在彩绘基础上,瓯塑艺术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瓯塑吸收各个造型艺术的特色,油画、水粉、国画中的写意、工笔等,自身的风格逐渐多元。在题材上也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山水、人物、花鸟作品大量涌现,一时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1957年温州艺术雕刻厂成立,设瓯塑车间,艺人们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市场。制作的屏风、挂棚、家俱等各类摆饰工艺品,大量出口国外。由于新型材料的运用,瓯塑工艺在艺术创作上也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这一时期的瓯塑吸收各个造型艺术的特色,创作了许多反映现代题材的作品。为区别于其他传统堆漆艺种,1959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温州瓯塑”。
1962年,又被命名为温州优秀传统文化“四瓯”之一。温州瓯塑是浙江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与温州市政府认定的省、市级“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同年温州瓯塑厂建立,瓯塑出口工艺品覆盖四十多个国家与地区。1971年,为杭州飞机场大厅创作了大型插屏《韶山》与大型小条屏《四季花鸟》等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引起了领导与专家的关注,认为瓯塑在反映现代题材尤其在表现风景方面前景广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为代表的瓯塑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瓯塑艺术进入现代建筑壁画领域。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创新,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效果取得了显著成功,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文化标志建筑与文化旅游景点、政府办公楼、博物馆、宗教场所大量予以采用。90年代初,周锦云大师为开拓瓯塑与建筑装饰结合市场,创办了“温州云艺装饰有限公司”,该公司集工艺美术与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生产、经营、贸易、科研、培训为一体,以进一步开拓国内外瓯塑艺术市场为已任,先后在德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匈牙利、日本、韩国、阿联酋、巴哈马、柬埔寨、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政府办公楼、中国城、酒楼、宾馆等的瓯塑与环境艺术的设计、施工、制作,输出高品位的装饰成品、构件与艺术品及进行艺术表演和交流,使瓯塑艺术之花开遍世界各地。
瓯塑艺术曾受到敬爱的周总理、陈毅元帅夫妇、尼克松总统、西哈努克亲王、蒙巴托总统和艺术界巨匠及社会各界政要名人的高度赞誉,尤其是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同尼克松总统访华,抵达杭州机场时,认真观赏了陈设与此的瓯塑大型风景插屏作品,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很好,很有价值。这种艺术品不要失传,要把这种艺术人员组织起来,还要培养新艺人,目的是使这种艺术保留下来,传下去,这种艺术品还要在国内外展览。”瓯塑艺术多次被世界二十多个卫视及中央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河北台、浙江台等拍成电影、电视专题片及刊登在《人民中国》、《人民画报》、《艺术世界》及国外许多刊物,人们深深地被这一独特的艺术所吸引并发出由衷的赞赏。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瓯塑艺术得到了省、市人民政府巨大的关怀与扶持。瓯塑艺术已在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艺术装饰,作品展览与艺术表演,并被国内各大城市一百多家高级建筑室内艺术装饰与收藏。如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西湖天下景》、《枸子丰收》、北京中南海会场《和平之春》、杭州雷锋塔《西湖全貌》、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大堂(五星级)、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北京燕山大酒店《万里长江图》、《泼水节》、西藏拉萨体育馆《迎亲图》、宁夏自治区会议中心《塞北江南》及山东贵和皇冠大酒店大堂(五星级)、山西《鹳雀楼》、山东《蓬莱阁》、安徽《包公庙》、山东《刘公岛》、江西《滕王阁》、杭州《城隍阁》,宁波《孔庙》、福州温泉大酒店大堂(五星级)、绍兴行政中心、绍兴咸亨大酒店、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新客站大厅、杭州西子国宾馆、温州市行政中心、省、市人民大会堂、市人大、政协大楼、市博物馆等,都以瓯塑艺术作为大型主题建筑浮雕壁画装饰与收藏。
21世纪初,瓯塑当代继承者杨忠敏创办温州市瓯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瓯塑礼品、瓯塑壁画、瓯塑创意品、动漫瓯塑等,力图把工艺美术、文化创意、服务等相结合开发瓯塑时代创意艺术品,誓将瓯塑这项温州独有的珍贵文化艺术推向国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