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

如题所述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说一开始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疏通的话。就会升级为精神疾病了。但是虽然是这样就有很多人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又是精神问题呢?


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觉得压抑,但又不想表达出来的一种状态。心理疾病的话,应该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但是精神疾病呢?就不简简单单只是心里的一种不痛快,和一种压抑了。他的表现,主要在于人的神经系统方面必须要通过药物,才能得以控制那种压抑的表现。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当你分不清楚你到底是心里疾病问题还是精神疾病问题的时候。你只能依靠医生去帮你做出判断。判断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第一看看你到底是否出现了幻觉,或者是妄想没有。第二,再就是你的自我认知是否出现了问题,是不是愿意接受医生的心理咨询治疗,第三个问题就是你的情绪,你自己是否能够理智的控制。只要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判断。基本上就能定论,你到底是晃的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了。


最后,我只想谈几点个人意见。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也都会有那样的时候,只要能够及时的得到心理疏通。我相信我们完全不可能让这种心理疾病转变为精神疾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都是心理异常情况,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疏导,可能演变成为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经过科学的治疗与控制,也可能转变为心理问题。

精神疾病本质上属于疾病范畴,需要经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根据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而心理问题只是普通人在受到生活刺激发生的比较短期的适应不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亲朋好友的陪伴支持得到缓解。

鉴别是否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问题,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一致

心理问题的人会知道自己状态不好,精神疾病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心理问题的人知道哪些是幻觉,哪些是事实。精神疾病患者分不清哪些是自己想的,哪些不是。他会听到本来没有的声音,看到不在面前的人,还会产生自己是救世主,有人对他进行迫害等等幻觉。幻觉和妄想是鉴别是否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标。

2、心理活动与个人内在是否协调

比如发生开心的事情不觉得开心,发生悲伤的事情不觉得悲伤,甚至用非常兴奋的心情面对悲伤的事情,这说明心理活动与个人内在不统一,是精神疾病的表现。而心理问题的人,即使再悲伤,遇到开心的事情,还是会表现出开心。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平时节俭的人突然挥金如土,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突然变得言语奔放,滔滔不绝,或者时而异常兴奋,时而异常沉默。这些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20-09-18

看到这个问题,我下意识想起了我学的《变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 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在概念上还是有所区别的,人们常犯的思维定势就是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这是不正确的,至于如何区分两者,我觉得我还是先从专业的角度来解释。

    概念上的区别

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含义大致相同,世卫组织认为,精神疾病的患者自知力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的接触。心理学认为,心理不健康的状态或没有能力在一个变化的环境里协调生活的现象即为精神异常。平时我们所讲的心理问题按严重程度分三个等级: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分类上的区别

精神疾病大多与医学相联系,由于精神疾病多数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因此对其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进行。国际上常用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ICD系统和美国的DSM系统,在我国有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CCMD系统。心理问题则多与心理卫生工作联系,而关于心理问题的评估标准,目前有许又新的“三标准”,郭念锋的“十标准”。

    干预上的区别

相对来说,精神疾病是比心理问题要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需要专业的收治机构,也要配备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无论其精神状态如何,都应当加强对其的监护,因为精神疾病复发的潜在危险性。而对于心理问题的干预,目前在我国,除了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精神病医院,或在综合医院开设的精神科门诊外,还涉及的心理卫生服务系统主要有心理热线、各机构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

第3个回答  2020-09-18

       现在虽然网络比较发的但是很多人一听到心理问题,还是下意识的把他认为是精神病。

其实,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有很大不同,

 心理问题,一般也成心理障碍,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在当今社会下,面对房贷,车贷,工资压力,小孩上学等各种压力下,产生心里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一般分为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不良状态一般指情绪上的波动,可自行缓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则对正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寻求外界帮助。

  精神病是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精神病人需要法定监护人,严重的需住院治疗。精神病发病因素一般为基因导致,或者后天器质性病变。

 

  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而精神病患者,没有自知力,不知道自己有病。

从发病因素上,心理问题多为后天生活环境导致,精神病致病因素主要为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医学上鉴定两者之间的标准为:

  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治疗很有可能发展为精神病。

  心理问题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

  碰到心里问题应该即时寻求帮助不要追悔莫及。

第4个回答  2007-07-14
你好
你知道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有区别,这说明你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一般人认为神经病和精神病没有什么区别.
在心理学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心理学障碍:心理学上也叫做神经官能症,又叫神经症.患神经症的人,思维正常,意识清醒,有自知力(发病期间内心有很痛苦地体验)和自制力.例如失眠的人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焦虑和痛苦.
精神疾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发病期间丧失自知,没有痛苦的体验,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其他人都是变态的,他的内心是外人无法体味的个人世界.另外,常见的一些判断标准是思维破裂(语言明显不具有连贯性,外人根本无法理解其讲话的大意)、意识模糊、无自制力(这也是他们发病期间杀人都不用负刑事责任的原因).
另外,精神疾病病因多为遗传,心理障碍病因多为后天环境的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