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刚学佛法的初学者,我很矛盾,人还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利益产生纠葛,往往遇到一些利益上的事!

!我是一个刚学佛法的初学者,我很矛盾,人还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利益产生纠葛,往往遇到一些利益上的事,我的想法与行为,就不是佛法的行善初衷了,因为我与生意场的人打交道,不是尔虞我诈,就是明争暗斗,如果不时刻提防着别人设下的圈套与陷阱,那么我整个家庭就得倾家荡产。行贿,暗箱操作,使我不得不为了利益,使用一些龌龊的手段来打压竞争者,甚至有的时候会给竞争对手造成身体上的一些损害!!老师,我想学佛,但我也很想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很想做出一翻成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善事,救助一些人!但现在好我好矛盾,老师请帮帮我....我该怎么办!!

呵呵,不要称“老师”,大家都是“同学”关系。建议您搜索下陈大惠老师的“企业家论坛”和“传统文化论坛” 以及胡小林董事长主讲的《弟子规与财富》。

如何在经商的环境中保持心地清净?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佛菩萨表演经商的身份,我们可以学习;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现实社会五十三种不同的行业。譬如你经商开店,店就是道场,老板就是佛陀,员工就是菩萨,顾客就是你度众生的对象,完全佛化。念念都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拥护世界和平。所以,佛法是任何一个行业、家庭统统可以落实,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
佛法与世法实在是一念之差,一念觉,世法就变成佛法;一念迷,佛法也变成世法。为一切众生服务,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觉;念念利益自己,这是迷惑。如果是利益一切众生的,看起来好象是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一般做生意的人,常常在一起谈到偷税,说不偷税就不能赚钱。而偷税是犯法的,国法不许可,佛法也不许可,你犯了偷盗罪,这是五戒里的重戒。
可是我们读祖师的传记,净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在没有出家前是政府公务员,管税收出纳。金钱从手中过是很方便的事情,他就起了盗心,偷国库里的钱来放生。以后被发现了,这个罪是死罪。可是一调查,他没有把这个钱做别的用途,而是拿去放生。法官看到也很难办,他犯的法确实是死刑,但他做的事是好事,他没有拿去享受,所以把这件事情向皇帝报告。皇帝听了,就吩咐执法的人将他送到法场杀头,并交代监斩官看他怕不怕。如果他不怕,就放回来见皇帝,害怕就杀了。结果永明延寿大师被绑在法场要砍头了,一点都不恐惧,非常镇定从容。监斩官就问他:“你怕不怕?”他说不怕。“你为什么不怕?”“我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值得!”后来皇帝召见他,问:“你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出家。皇帝就成全他出家,并作他的护法。
由此可知,破戒不破戒、犯法不犯法在一念心,你一念心是善的,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不叫偷盗,这是开缘。所以,你要是有永明延寿大师这种心愿,你做生意逃税,把这些钱用来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救助一些苦难的众生,你做的是功德。如果是为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享受,就造罪业。
如何合理用经商赚来的钱,才不至于造业?
学佛的人应当懂得,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所得到的利润都要帮助世界苦难众生,自己生活愈简朴愈好。实在讲,愈是简单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百岁了,一生没有生过病,心地清净慈悲,生活非常简单、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盐、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说:“我天天跟最穷的人在一起,我要是穿上新衣服,就对不起他们。”这是菩萨,不是凡夫。
凡夫无不贪图享受,对饮食无不讲求,结果出了一身毛病。许哲居士一生那么健康、自在,很值得我们反省、学习。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理,通情达理,然后才能如理如法的修学,也就是如理如法过日子,工作、应酬都不过分,都能懂得节度,做到恰到好处。(摘自《学佛问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30
师兄好,学佛要灵活应用。

要有智慧的选择行业,选择自己居住的环境,如果实在不行,就多做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发心帮助众生,承接佛菩萨的加被,逐渐改变自己的依报。

一个人的命,生来就是定了的,只要没有造大善大恶,都是定数,所以你能赚多少也是有定数的,不管是去做不干净的行业还是干净的行业,赚的是一样多,所以如果师兄从事的行业环境不好,可以请佛菩萨帮助你更换行业。网上如法求工作求配偶的帖子很多,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是和同事相处不好,也可以做功德回向给同事给领导,慢慢转化他们,防人之心是正常的,这个和学佛不违背,但是天天提心吊胆,害怕别人算计自己,别人要害自己,就不太正常了,精神压力过大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缓解,可以放生,布施,可以打坐,拜佛,读经,锻炼身体修养精神。

“甚至有的时候会给竞争对手造成身体上的一些损害!!” 这个就很恐怖了,学佛连小虫都舍不得伤害,更不要说是人了,建议师兄念地藏经,拜地藏王菩萨,忏悔罪业,请地藏王菩萨帮忙介绍一个清净的工作,换一个环境,好好做人,好好学佛。
第2个回答  2011-08-28
有同感。其实那些开导你的人,没有这个经历,或自己都是陷在其中不知道。
其实佛教界内部也有利益潜规则,可是大家要么不知道,要么选择性失明,要么觉得很正常。这是佛协内部开会也这么说。 所以你不要希望有完美的答案,讲大道理、说圆融的大话谁都会。
假设,二者确实不能调和时候,金钱名利地位和学佛之间,你选择哪方呢?没有人可以勉强你。
你要么转向生意,要么去纠缠到底。我倾向于前者。
我就是宁愿过平凡的日子,也不愿意心里有愧。当看到以往的朋友们靠行贿、陪权势者吃喝嫖赌,生意飞黄腾达时候,我一点都不嫉妒不羡慕。当看到教门内某些**事情,我宁愿选择什么也不知道,保持一个稳定心。为什么?过去听有个老法师说,哪里都有坏人坏事,你不要想去改变它,要改变自己,目的是保住自己一颗宝贵的心。
第3个回答  2015-05-08
简单说,同行怎么做出龌蹉的手段,你不要那么做。信佛要学佛,佛是觉悟者,所以心中利益他人,绝对不损害他人。为了生存很简单,钱够花即可,要是过于贪求如何如何都是执著心,贪心。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你是否能够利益别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智慧是看你能否放下。往借鉴
第4个回答  2011-08-15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所有道德理想的善意声明是很廉价的东西,每个人都可拿来挂在口头,重要的是你善意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如果不把这些潜意识动机弄清楚,就没办法度过修行路上各种心灵考验的关卡,只能停留在虔诚心的层面,时而道德,时而迷信。

第一阶段-从忏悔到道德实践 / 第一个障碍:神经质的罪疚感

但是人心本来就是非常软弱无助、恐惧不安的,很容易就为自己带来不幸和自我挫折,这时候的重点可不可以不要放在正知正见的灌输上,而是先谅解并了解这些无知退缩的自我保护力量。
也就是说,在给予道德劝解前,先要以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尊重他们对成长的恐惧和退缩心态,并且满足他们对安全、归属感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察觉出他们罪疚感是内具促进心理成熟的挣扎意义,还是带有导致心理退化的神经质症候群?否则,我无法想象心理匮乏的人,如何能够善巧地观察烦恼生起的因果脉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