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幡”各是什么,什么用途及历史

如题所述

  幡幢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后汉书·礼仪志下》:“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绛科单衣,持幢幡。”《通典·兵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军令·船战令》:“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璎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即见有 道流童子 ,持幢幡节盖相继而出云间。”《水浒传》第一回:“只见 上清宫 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寳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幡。

  幢
  chuáng 软件金山
  <名>
  (形声。从巾,童声。本义: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后泛指一般旌旗);幢队(行军时,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幢牙(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刻于石上者称石幢 [stone pillar]。如:幢相(佛幢)

  幡
  fān
  〔幡然〕同“翻然”。
  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如:幡幢,即幢幡(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2011-8-14 17:47:5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4
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第2个回答  2011-08-14

指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中国清代满族用旗来编制军队户口(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也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在现在旗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1.泛指各种旗帜。如:国旗,军旗,党旗,团旗,等各个团体的标识之一.   2.表示一种标识,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3.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名称。   (1)明代军队实行卫所编制,每百户所统兵112人,编为两个总旗,每个总旗分编为5个小旗。明代次戚继光创制步、骑兵编制单位,在基层编制中有局、旗、队三级,每局辖三旗,每旗统兵36人,编成三队,每队兵或骑兵12人。   (2)清代初期,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以不同颜色的旗来区分军队。八旗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旗本为满语“固山”的汉名,是清朝八旗兵的最大编制单位,区分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3)清朝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时,均曾以旗作为编制单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远征后,新改军队单位名称有旗,如后旗、右一旗等;捻军曾将军队按总旗、大旗和小旗三级编制,各级并无固定员额。   4.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5.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旗 qí 形声。字从“方人”(yǎn),从其,其亦声。“其”意为“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方人”指“方国之旌”。“方人” 与“其”联合起来表示“画有一系列等距排列直线条的方国之旌”。本义:画有不同颜色的直线条组合作为标识的方国之旌。“国旗”。   1. 同本义 [bear-figured flag]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flag;banner]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pennant]。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Eight banner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banner]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name of constellation]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1. 号令 [Order]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基本字义

1. 旗子:旗~。独树一~(单独打起一面旗号,喻自成一家,亦称“别树一帜”)。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巾,只(戠 zhí)声。本义:旗帜的通称)
2. 同本义 [banner;flag]
帜,旌旗之属。——《说文新附》
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墨子》
私记曰帜。——《通俗文》
拔赵帜,立 汉赤帜。——《史记·淮阴侯列传》
树帜曰。——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急挥帜。
张帜乘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帜羽(羽饰之旌旗);帜志(旗帜)
5. 标记 [mark]
缝其裾为帜。——《后汉书》
6. 又如:帜志(典范,标准)

基本字义

1. 〔~然〕同“翻然”。
2. 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
2. 同本义 [rag]
3. 如:幡布(抹布)
4. 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 [pennant;long,narrow flag]
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6. 冠上的巾饰 [streamer]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后汉书》
7. 簿册 [book]。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
8. 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lag]
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9. 如:举幡

〈动〉

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change;seethe;churn]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
2.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