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人解答几个民俗文学问题.1.简述中山装的文化内涵。

1.简述中山装的文化内涵。2.简述中国的八大菜系。3.简述集中常见的汉族民居景观,并指出景观特点。4.简述我国的四大名绣,并分别指出其代表作品。5.谈谈你对我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认识与理解。6.谈谈你对悬棺葬这种特殊的丧葬的认识。7.论述成年礼仪的功能。8.论述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过程。

  1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2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 等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1368—1911)的建筑。
  突出特点是地域性和民族性,常见的汉族民居有四合院、晋陕窄院、西北窑洞、水乡民居、徽州民居、福建土楼等多种类型。

  4四大名绣:苏绣: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

  粤绣: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

  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

  湘绣: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这个代表作品没去关注过,到那时好像经常有这一类的刺绣大赛吧。楼主去网上搜一搜应该很容易就找到了。

  5酒: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真善美认识的具体反
  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酒酣落笔皆成趣。
  有许多戏,是以酒或醉酒构成全剧的主要情节的。《水浒》戏有许多是以醉酒为主要情节构成的,如《醉打山门》、《生辰纲》、《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以醉酒构成戏的主要内容的剧目也很多,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贵妃醉酒》。
  文学艺术宫殿中酒神的出没,使文学艺术之神的巨翅从来没停止过激情的扇动。
  传统的文化产品要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一定要依托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茶:茶文化虽同属“文化”的概念,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形成必须以茶的物质为基础,不能排除茶的物质特性去从观念形态角度定义茶文化。这是因为:其一,茶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经历了数千年中国不同社会时期及各阶层对茶的生产与饮用过程所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成果,陆羽《茶经》从物质的角度阐述了茶之源出,茶之器具,茶之饮用以及茶之事等,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石,在其后的各个时代,茶文化的发展都以茶及其相关物质的演变为基础。其二,茶文化为特产文化,由茶的特殊物质作用和品性体现出来,茶有益健康,长饮无害,茶性洁、俭,饮茶有助形成
  和睦气氛,洁身自爱,养身修德。因此,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而且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没有茶的物质层面就不能形成茶的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质量还直接影响到精神层面的效果,只有优质茶才能获得好的精神感受,要达到较高品茶精神境界不仅依赖于高品位的茶,高雅的品茶物质条件,还依赖于高雅的操作技艺。这是茶文化不能从其观念上下定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茶文化可定义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所谓茶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茶的物质科学和有关物质条件;所谓茶文化的技艺层面,指茶的生产和品饮利用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所谓茶文化的精神层面,指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引发的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等变化。

  6.是一种对死者的敬意的表达。悬棺葬和先民对宇宙人生的认识直接相关,它可能是古人山岳崇拜意识的体现,许多民族都相信自己是从山岩中迸裂出来的,让死者安眠在生命的源头,就像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
  悬棺葬也有可能和古人对鸟的图腾崇拜有关,葬在高崖之上,才有可能和鸟以及远逝的先祖融为一体。

  7通过对成年礼仪式的宗教信仰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以及对施礼者和受礼者的组合分析,说明了成年礼仪式既可发挥社会关系强化功能作用,也可发挥社会平衡功能作用.这时当今的青年教育极具借鉴意。

  加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吧。

  8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中国节日具有民俗文化传承性与变异性的一般特点。节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4
据李坚介绍,中山装的雏形问世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当时华侨张方诚等人设计的一款中山装为直翻领,胸前7粒纽扣。       此后随着西服进入中国,人们将专门缝制西服的裁缝师傅称为“红帮裁缝”。王才运就是当时“红帮裁缝”的重要人物。      1916年,王才运等人应孙中山之请,在此前的基础上,结合孙的意见进行改进,才有了今天的中山装。      关于“中山装”,此前《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黄隆生是一位旅居越南的华侨,开有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纽扣,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理念。事实上,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都是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的。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高层领袖都穿中山装,民众也以这种服装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中山装开始在社会上流行 。指: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汉族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形成了粤、闽、皖、鲁、川、湘、浙、苏等各具地方风味特色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可烹饪200至300个品种的菜肴。
第2个回答  2011-08-15
中山装是以孙文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7.htm这里更详细,你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