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写的什么景色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写的什么景色

描写了庐山瀑布荡气回肠、雄伟奇丽、气象万千、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节选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如下: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作品赏析

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庐山瀑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主要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三种修辞手法,现分别详解如下:

一 借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诗的题目是写庐山瀑布,而全诗中并没有出现“庐山”二字,用者用“香炉”代替了整个庐山的风景。这是用的借代手法中的一种,以局部代全体。

事实上,香炉峰并不在庐山主峰,而是在庐山附近,为什么作者看庐山的瀑布,要写离庐山还有些距离的香沪峰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望庐山瀑布并不是在庐山之上,而是在山下,是从远处看。所以视线范围就更大。第二个原因,作者虽然只看瀑布,其实是看到的与瀑布融为一体的一大片地区的景色,它们为壮阔的瀑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

二  比喻

“日照香炉生紫烟”,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把山中升腾的水雾比喻成“紫烟”。此处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加上人们日常生活中,烟雾不分,就更不好识别这儿的暗喻了。

雾由水成,烟因火生,二者本质不同。只是具有视觉形象上的类似之处,所以,它符合比喻的修辞特征。

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构成了暗喻。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中,也用了比喻。此处的喻,大多数人都知道。因为在小学语文课上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讲到这个比喻:把瀑布比喻成天上的银河。

三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此句含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夸大或缩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

本句用“三千尺”夸张地形容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极言落差之大,为后面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特别提出的是,“三千”不是实指,而是极言其多,古人写诗经常用虚指数量来强化某种境象,如“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天台一万八千丈”,都是此种用法。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诗中多用比喻、夸张,给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值得好好揣摩和欣赏。

第2个回答  2018-09-15
这首诗中描写了红日,香炉峰,云雾水气,瀑布,天空.主要是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
这是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相关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9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13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使用的是夸张,流下的水就像落了3千尺的高度一样,形容落差很大,而疑是银河落九天使用了比喻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