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小学德育工作

如题所述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工作目标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丰富和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各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渗透进课程和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学段制定并落实阶段目标。以诚信意识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加强责任意识教育、规则意识教育、公德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遵守规则,明确责任、勇于负责、善于负责,掌握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明是非,知荣辱,提高学生的公德认知水平。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各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深入推进“节粮节水节电”活动,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加强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以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为契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乡镇所在地的中小学和直属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各中小学校要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