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字姓氏的起源 (尽量快!)

不要太长的,我这是要”课前三分钟”介绍自己的名字.
太长或太短都不好...最好适中.

一、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裔的封地夏阳梁山,属于以国名为氏。

二、源于姬姓

1、出自东周时期周平王之子唐的封地南梁,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文侯少子毕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3、出自周宣王牧正的役人梁鸯,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三、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回族梁氏,为宋神宗赵项执政时期的赐姓。

2、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籍《魏书》中说,北魏时的鲜卑人中有一支拔列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图形推行改汉姓时被称为梁。

3、源于朝鲜族,属于本土氏族改姓,起源于古耽罗(朝鲜半岛南部海域之济州岛的古称)开国始祖良乙那,后改姓梁;韩国梁氏主要分为南原、济州两派,共十一本贯。

扩展资料

梁姓名人

1、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

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终于吴。

2、梁冀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3、梁肃

梁肃(753-793年),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县)人。唐朝文学家,刑部尚书梁毗五世孙。

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萧复荐其材,授右拾遗,以母羸老不赴。杜佑节镇淮南,辟为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转左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贞元八年卒,年四十一,赠礼部郎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6
一、姓氏源流
梁(Liáng)姓源出有六:
1、据《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裔,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出自姬姓。周平王之子唐被封于南梁,南梁被楚所灭后,其子孙以“梁”为氏。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出自地名。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则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之姓便依所居之地而来。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国迁都于大梁,亦称梁国,后有人以“梁”为姓。
5、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孝文帝迁洛后,改拔列兰氏为梁姓。
6、其他源流。满族有良佳氏,苗族有郎你氏改姓梁者。另外,壮族、台湾土著、仫佬、侗等众多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三、历史名人
梁 肃:安定(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
梁 颢:郓州须成(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
梁 楷: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
梁 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梁 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令瓒: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画家、文学家。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省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
梁红玉: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
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省)人,清代文学家。
梁诗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
梁章钜:福建省长乐人,清代文学家。
梁同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
梁士诒:广东省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北京市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
梁方仲:广东省人,历史学家。
梁思永:上海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
梁思成:上海人,现代建筑学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梁姓人口现在排在第20大姓,分布很广,以广东最多。其来源不少。
  一、出自嬴姓,为颛顼帝之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嬴姓。周宣王姬静时,伯益的裔孙受命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他的五个儿子立志为父报仇,请求宣王拨给他们兵马再次西讨。宣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拨给七千精兵,刻日起程,结果大获全胜,宣王对其一一封赏,其中老二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人称梁伯。至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灭掉梁国,梁国贵族便改以国名“梁”为姓氏,以纪念故国。这支梁姓后来发展成为梁姓最大的支派,是天下梁姓人的正宗。
  二、出自姬姓。《路史》记载:“平王子唐封南梁,安定梁氏出此。”《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东周时,周平王姬宣臼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汝即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曾隶属洛阳地区)。后为楚所并,其后子孙以国为氏姓梁,是为河南梁姓。楚有大夫梁公弘,亦为南梁后裔。另外,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百家姓》介绍说:周平王姬宜臼封儿子唐于梁,古称安定乌氏。这个“梁”在今甘肃省。据梁启超儿子梁思礼说:唐的36代孙、宋朝进士梁绍最先迁居广东新会。
  三、春秋初期,韩、赵、魏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市),魏亦称梁,此梁国灭亡后一部分人姓梁。
  四、其他小的来源。1、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汉化政策,进行姓氏改革,将鲜卑族拔列兰氏集体改为梁姓。2、南北朝时的匈奴人、北宋西夏党项人中有梁姓。3、《郑通志•氏族略》云:“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4、清朝满洲八旗中良桂氏等有的改为梁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1-06
姓氏起源:

关于梁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 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在此之后,这一支梁氏开始在闽粤发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
中国的梁姓,在台湾百家姓中名排第四十六位。居住最多的县是彰化。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台湾梁氏始祖,大致是在康熙末年来台开基的。入台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分布最多的是彰化,其次新竹和台南两地,在台北、苗栗、台中、南投等地也有不少。

堂号
梁氏的堂号主要有两个,"仪国堂"和"保善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被封为仪国公。
另还有"安定"堂号。
家乘谱牒

历史名人:
梁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世人熟悉的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光所传流下来的。梁鸿家境贫寒而博学多才。因为其诗作讽刺了官府的腐败、奢靡而遭受达官贵人的迫害,后来不幸病死。据载,每天归家,其妻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示敬爱。
梁姓最显赫的家族是东汉时以梁竦为首的安定乌氏梁氏。章帝的时候,梁竦有两女,都被封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后来和帝即位。其孙是梁商,顺帝时任大将军,总管朝政,死后由子梁冀继位。梁冀的妹妹梁纳为顺帝皇后,称梁太后,另一个妹妹是桓帝皇后。梁氏一门前后七个侯,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可谓满门显贵。
东汉时有隐士梁鸿;大书法家梁鹄,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爱,并且写诗加以称赞。
赵时有戌卒起义领袖梁犊;
唐代有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
北宋有权知开封府的梁颢,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南宋有女将梁红玉,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画家梁楷;
明代有戏曲家梁辰鱼;明末清初有建筑工匠梁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凤,诗人梁佩兰,东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学士梁诗正,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书法家梁章钜、梁延楠;
近现代有曾于1921年出任国务总理的梁士诒;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倡导者梁启超;森林学家梁希;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
当代,有美国华人银行家梁淑仪。
另外,值得一提的梁氏子孙是妇孺皆知的晋朝人梁山伯。他和祝英台的千古爱情绝唱,使千万人为之感动。

你只要讲一下姓氏起源

和选几个历史名人就好了

其它的算做是增加知识好了
第4个回答  2007-11-06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人才也辈出,在新加
坡就有两个注册的梁姓宗亲团体: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会。南洋
梁氏公会的会员以福建人占多数,星洲梁氏总会则以广东人居多。

其实,不论是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贯的梁氏族人,他
们几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
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
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
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
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
(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
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尽管梁氏有3个来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
会都以叔鱼公为始祖。换言之,大多数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后人。

在南洋梁氏公会的大礼堂悬挂着文靖公的肖像,这位文靖公是宋朝
时代的丞相梁克家,他是福建晋江人。梁克家生于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中了状元,拜右丞相,他关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后来出任左丞相,晋封郑国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寿61岁。由于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为先祖。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
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奋
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
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直到
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杰出
人物之一。他是广东新会人,12岁就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后来和
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光绪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参加会试,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1300多个赴京考试的读
书人签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由积弱走向富强。

1898年梁启超与康有为等协助光绪皇帝发动“戊戌政变”,这场
“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下来,他逃亡日本。梁启超在学术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也曾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的著作
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门俊杰,他的长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国杰出的建
筑学家。他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
建筑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并参与中国国徽和北
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作出巨大
的贡献。后因反对拆除北京城墙而遭受严厉批判。最近他的儿子梁从戒
当选为中国政协委员,梁从戒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

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中
国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
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等。

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30多年
来,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荣
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丘贺,唐代天文仪器制
造家兼画家梁令瓒,唐朝文学家梁肃,南宋画家梁楷、明朝戏曲作家梁
辰鱼,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协助林则徐禁烟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