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的太子两次被废具体因为什么原因?是同一个太子被废两次吗?

如题所述

爱新觉罗·胤礽被废两次。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被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度被废。

1、第一次被废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而且以往的表现让康熙认为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决定废除皇太子。

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2、第二次被废

康熙四十八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而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

直至康熙四十九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扩展资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晚年,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4
一、原因: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在四十七年九月以胤礽“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废黜;
第二次废太子是在五十年十月,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因此,是一人被废两次。
二、简介: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第2个回答  2014-02-18
好像是的,都是因为自己行为不检点。有点庸俗 愚木
第3个回答  2014-02-18
上面回答基本准确,不再补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