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姚广孝传》的白话文翻译

如题所述

《明史,姚广孝传》翻译:

姚广孝,长洲人,本是医生的儿子。十四岁时,剃度为僧,取名道衍,在道士度应真手下学习,学到了阴阳术数等方面的学问。

他曾经游览嵩山寺,相师袁珙看见他说:“这是哪里的奇异僧人,眼睛像三角,形状如病虎,性情一定喜好杀戮。”道衍很高兴。

高皇后死后,太祖选高僧侍奉诸王,为他们诵经求福。宗泐当时为左善世,推荐了道衍。燕王朱棣与他很合得来,请他跟随自己。于是道衍来到北平,主持庆寿寺。

太祖死后,建文帝即位,依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获罪。道衍秘密劝成祖起兵反叛。成祖说:“民心向他,怎么办呢?”道衍说“我只知道天道,何必要谈民心呢。”成祖反叛意念更加坚决,暗地里选择将校,召集士兵,收集有才能的人士。

《明史,姚广孝传》原文: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

不受官,赐僧服还。经北固山,赋诗怀古。其侪宗泐曰:“此岂释子语耶?”道衍笑不答。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

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

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姚广孝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

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

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辰(早七时)入戌(晚九时)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

圣祖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廷玉)皆洱笔以从”。张廷玉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明史,姚广孝传》翻译:

姚广孝,长洲人,本是医生的儿子。十四岁时,剃度为僧,取名道衍,在道士度应真手下学习,学到了阴阳术数等方面的学问。

他曾经游览嵩山寺,相师袁珙看见他说:“这是哪里的奇异僧人,眼睛像三角,形状如病虎,性情一定喜好杀戮。”道衍很高兴。

高皇后死后,太祖选高僧侍奉诸王,为他们诵经求福。宗泐当时为左善世,推荐了道衍。燕王朱棣与他很合得来,请他跟随自己。于是道衍来到北平,主持庆寿寺。

太祖死后,建文帝即位,依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获罪。道衍秘密劝成祖起兵反叛。成祖说:“民心向他,怎么办呢?”道衍说“我只知道天道,何必要谈民心呢。”成祖反叛意念更加坚决,暗地里选择将校,召集士兵,收集有才能的人士。

建文元年(1399)六月,成祖决定起兵,号称“靖难之师”。道衍辅佐世子留守北京。这年十月,成祖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围攻北平。道衍的守备十分坚固,击退了进攻者。夜晚把一些强壮的兵士用绳子吊着送到城墙外,打伤了李景隆的士兵。

援兵到达,内外合击,李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逃。成祖围攻济南三个月,没有攻克,道衍送去书信说:“军队疲惫,请班师回府。”成祖于是撤兵而回。又攻打东昌,战败,大将张玉阵亡,再次回师。

成祖想休整一下军队,道衍极力催促成祖出发,于是成祖招募了更多的勇士,打败了盛庸,攻破了房昭西水寨。道衍对成祖说:“不要攻占城市了,快向南京挺进。南京薄弱,势必可以一举攻下。”成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连续攻克淝河、灵壁,渡过长江进入南京。

《明史,姚广孝传》原文: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经北固山,赋诗怀古。其侪宗泐曰:“此岂释子语耶?”道衍笑不答。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

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

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

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其年十月,成祖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道衍驰书曰:“师老矣,请班师。”乃还。

复攻东昌,战败,亡大将张玉,复还。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勇士,败盛庸,破房昭西水寨。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从之。遂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

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纂修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 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03
姚广孝,长洲人,本是医生的儿子。十四岁时,剃度为僧,取名道衍,在道士度应真手下学习,学到了阴阳术数等方面的学问。他曾经游览嵩山寺,相师袁珙看见他说:“这是哪里的奇异僧人,眼睛像三角,形状如病虎,性情一定喜好杀戮。”道衍很高兴。高皇后死后,太祖选高僧侍奉诸王,为他们诵经求福。宗泐当时为左善世,推荐了道衍。燕王朱棣与他很合得来,请他跟随自己。于是道衍来到北平,主持庆寿寺。
  太祖死后,建文帝即位,依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获罪。道衍秘密劝成祖起兵反叛。成祖说:“民心向他,怎么办呢?”道衍说“我只知道天道,何必要谈民心呢。”成祖反叛意念更加坚决,暗地里选择将校,召集士兵,收集有才能的人士。
  建文元年(1399)六月,成祖决定起兵,号称“靖难之师”。道衍辅佐世子留守北京。这年十月,成祖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围攻北平。道衍的守备十分坚固,击退了进攻者。夜晚把一些强壮的兵士用绳子吊着送到城墙外,打伤了李景隆的士兵。援兵到达,内外合击,李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逃。成祖围攻济南三个月,没有攻克,道衍送去书信说:“军队疲惫,请班师回府。”成祖于是撤兵而回。又攻打东昌,战败,大将张玉阵亡,再次回师。成祖想休整一下军队,道衍极力催促成祖出发,于是成祖招募了更多的勇士,打败了盛庸,攻破了房昭西水寨。道衍对成祖说:“不要攻占城市了,快向南京挺进。南京薄弱,势必可以一举攻下。”成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连续攻克淝河、灵壁,渡过长江进入南京。
  成祖即位,授予僧人道衍录司左善世的官职。道衍虽然没有亲临战场,然而成祖起兵夺取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论功该为第一。永乐二年(1404)四月,成祖加封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为他恢复姓氏,赐名广孝。姚广孝常居僧寺之中,朝见皇帝时穿官服,退朝后仍穿僧衣。姚广孝监修,重修了《太祖实录》,又与解缙等修成《永乐大典》。成祖往来于两都,出塞北征,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永乐十六年三月,姚广孝入京觐见成祖,时年已有八十四岁了。姚广孝病重,不能朝拜,仍然居住在庆寿寺。成祖多次亲临探望他。不久,姚广孝去世,成祖非常悲痛,辍朝两日,命有司办理丧事,以僧人的礼节安葬他。追赠他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第3个回答  2012-03-07
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