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更快的转换学生到教师的角色

如题所述

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有些不适应是自然的,应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角色转换意识,积极缩短适应期,而不应因此而造成职业心理障碍,失去信心。角色转换的过程通常包括角色领悟、角色认知和角色实现三方面内容。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实现虽然表现上只是名词的不同, 近在咫尺, 但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1.踏入社会,学会独立,做好角色定位。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要迅速地完成角色的转变,认定自己在工作环境中的位置和所承担的工作角色及该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这是顺利度过适应期的重要一步。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都有着很大的变化,难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如果毕业生到新单位后还如同在学校一样意识不到新角色与学生有什么不同,迟迟进不了角色,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就会加大与新的社会角色的心理距离,造成对新环境与工作的严重不适应。2.安心本职工作, 甘于吃苦,虚心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安心本职工作是角色转换的基础。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应尽快从大学生活的沉湎中解脱出来, 尽快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许多大学生工作几个月还静不下心来, 三心二意, 不安心本职工作, 这对角色转换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甘于吃苦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条件。只有甘于吃苦, 才能很快适应工作, 及时进入角色, 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事实证明, 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 大部分知识和能力仍需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积累和锻炼。一切有经验的领导、师傅、技术人员和同事都是很好的教师, 他们在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大学生只要放下架子, 虚心学习, 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就能逐渐完善自我, 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要进入职业角色, 还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解决问题,真正探索职业对象的内部结构,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只有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才会有自己的见解,逐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反之, 放不下架子, 自以为是, 是很难学到真本领的, 角色转换也是很难完成的。3.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协作意识。毕业生刚步入社会都有着较强的个性和极强的自尊心,给人的印象是活泼有余而热情不足,表现在对待人际关系上往往孤芳自赏,放不下“请示”的架子去和周围的同事、领导交流思想感情,不能热心地去和他们交朋友。造成离群索居,孤军作战,使展现个人才能受到阻碍。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沟通,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至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因隔阂丛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情绪低落,见别人热热闹闹的生活着,便产生“己不如人”的自卑感,由于种种心理障碍作怪,使得不少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感到“失望”、“失落”,徒有“满腹经纶”,才华难得施展。4.增强角色意识,促进角色转换。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作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不敢作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社会分配角色逐渐减少,职业流动越来越频繁,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也是角色转换的过程.合理的职业角色转换不仅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符合个人追求成就的愿望.但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流动都是合理的.合理的职业流动能够促进角色转换,反之将使角色转换发生障碍.因此选择应当审慎,盲目的非科学的强迫性转换,会对社会造成一定损失,对个人的角色适应也是不利的.5.勇挑重担, 乐于奉献。勇挑重担, 乐于奉献, 是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体现。大学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后, 应当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 努力承担岗位责任, 主动适应工作环境, 以促使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