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里是哪里

如题所述

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zhikode)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冲。这个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古国频频出现在中国古籍之中,宋时称作南毗国(Namburi),元时称作“古里佛”,明时称作“古里”,而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纪中称作卡里卡特(Kalicut),有时也作公鸡堡垒(Cock Fort)
古里与西方
  明弘治十一年(1498)5月,瓦斯科·达·伽马带领葡萄牙贸易代表团于卡里卡特北部18公里处的Kappad登陆,当地的统治者和达·伽马谈判从阿拉伯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扎莫林派出了一支由八十艘战船和一千五百人组成的舰队,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拟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达·伽马在卡里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三班故里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谋杀了。
  明弘治十五年(1502)2月12日,达·伽马率领二十艘军舰再度从葡萄牙出发,准备用葡萄牙的军事力量来巩固新开的航线。当达·伽马抵达卡里卡特时,他的船队已扩编到二十九艘,很快征服了该地,并掠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
  明嘉靖三年(1524),达·伽马在印度已有“武力至上的问题调停者”的称呼,他派遣了更多军舰到东非和西印度,年底的12月24日达·伽马在当地过逝,被火化后埋在印度柯钦的圣法兰西斯教堂,至1539年才被运回葡萄牙,重葬在维第格拉。
  明嘉靖七至十七年(1528~1538),古里国的统治者在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主导权的战争中连续两次战败,葡萄牙人在科泽科德修筑了堡垒。
  明嘉靖十九年(1540),葡萄牙人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得到最后承认,
  明隆庆五年(1571),当地国王破坏了葡萄牙人的堡垒。
  明万历十六年(1588),葡萄牙人再次赢得了战争,重新获得了在科泽科德驻扎的权利。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葡萄牙人和国王的军队一起镇压了当地海军将领Kunjali的叛乱。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教传教士Godiho de Eredia曾看见郑和在古里所立的石碑,并予以记载。 
  清康熙二至三年(1663~1664),古里国联合荷兰人在取得了对葡萄牙人的最后的胜利,从而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
  清康熙三年(1664),英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法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印度迈索尔的穆斯林统治者海德尔·阿里率领军队攻占并破坏了科泽科德,古里国最后一代统治者在自己的宫殿内自杀。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明史
  古里,西洋大国。西滨大海,南距柯枝国,北距狼奴儿国,东七百里距坎巴国。自柯枝舟行三日可至,自锡兰山十日可至,诸蕃要会也。
  永乐元年命中官尹庆奉诏抚谕其国,赉以彩币。其酋沙米的喜遣使从庆入朝,贡方物。三年达南京,封为国王,赐印诰及文绮诸物,遂比年入贡。郑和亦数使其国。十三年偕柯枝、南渤利、甘巴里、满剌加诸国入贡。十四年又偕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利、不剌哇、阿丹、苏门答剌、麻木、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入贡。是时,诸蕃使臣充斥于廷,以古里大国,序其使者于首。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曰:“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宣德八年,其王比里麻遣使偕苏门答剌等国使臣入贡。其使入留都下,正统元年乃命附爪哇贡舟西还。自是不复至。
  其国,山多地瘠,有谷无麦。俗甚淳,行者让道,道不拾遗。人分五等,如柯枝,其敬浮屠、凿井灌佛亦如之。每旦,王及臣民取牛粪调水涂壁及地,又煅为灰抹额及股,谓为敬佛。国中半崇回教,建礼拜寺数十处。七日一礼,男女斋沐谢事。午时拜天于寺,未时乃散。王老不传子而传甥,无甥则传弟,无弟则传于国之有德者。国事皆决于二将领,以回回人为之。刑无鞭笞,轻者断手足,重者罚金珠,尤重者夷族没产。鞫狱不承,则置其手指沸汤中,三日不烂即免罪。免罪者,将领导以鼓乐,送还家,亲戚致贺。
  富家多植椰子树至数千。其嫩者浆可饮,亦可酿酒,老者可作油、糖,亦可作饭。干可构屋,叶可代瓦,壳可制杯,穰可索綯,煅为灰可镶金。其他蔬果、畜产,多类中国。所贡物有宝石、珊瑚珠、琉璃瓶、琉璃枕、宝铁刀、拂郎双刃刀、金系腰、阿思模达涂儿气、龙涎香、苏合油、花毡单、伯兰布、苾布之属。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永乐元年,遣中官尹庆赍诏抚谕其国,赐以销金帐幔、织金文绮、彩帛及华盖。六年复命郑和使其国。九年,王可亦里遣使入贡。十年,郑和再使其国,连二岁入贡。其使者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文,命勒石山上。其词曰:王化与天地流通,凡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于遐迩哉。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子民之道。《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书》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岛夷志略
  古里佛,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剌密迩,亦西洋诸马头也。山横而田瘠,宜种麦。每岁藉乌爹米至。行者让路,道不拾遗,俗稍近古。其法至坦谨,盗一牛,酋以牛头为准,失主仍以犯人家产籍没而戮之。官场居深山中,海濵为市,以通贸易。地产胡椒,亚于下里,人间居有仓廪贮之。每播荷三百七十五斤,税收十分之二,以下次加张叶皮、桑布、蔷薇水、波罗蜜、孩儿茶。其珊瑚、真珠、乳香诸等货,皆由甘理、佛朗来也。去货与小具喃国同。畜好马,自西极来,故以舶载至此国,每疋互易,动金钱千百,或至四十千为率,否则番人议其国空乏也。
瀛涯胜览
  即西洋大国。从柯枝国港口开船,往西北行,三日方到。其国边海,山之东有五七百里,远通坎巴夷国;西临大海;南连柯枝国界;北边相接狠奴儿地面。西洋大国正此地也。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诏敕赐其国王诰命银印给赐,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统领大宝船到彼,起建碑庭,立石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国王系南昆人,崇信佛敎,尊敬象牛。国人内有五等:回回人、南昆人、哲地人、革令人、木瓜人。其国王国人皆不食牛肉,大头目是回回人,皆不食猪肉。先是王与回回人誓定,尔不食牛,我不食猪,互相禁忌,至今尚然。王以铜铸佛像,名乃纳儿,起造佛殿,以铜铸瓦而盖佛座。傍掘井,每日侵晨,王至汲水浴佛,拜讫,令人收取黄牛净粪,用水调於铜盆如糊,遍擦殿内地面墙壁。且命头目幷富家,每早亦涂擦牛混粪。又将牛粪烧成白灰,研细,用好布为小袋盛灰,常带在身,每日侵晨洗面毕,取牛粪灰调水,搽涂其额,幷两股间各三次,为敬佛敬牛之诚。传云:昔有一圣人名某些立敎化,人人知其是真天人,皆钦从,以後圣人同往他所,令其弟名撒没嚟掌管敎人,其弟心起矫妄,铸一金犊,曰:「此是圣主,凡叩之则有灵验。」敎人听命,崇敬其金牛,曰:「常粪金,人得金」,心爱而忘天道,皆以牛为真主。後某些圣人回还,见众人被弟撒没嚟惑坏圣道,遂废其牛,而欲罪其弟,其弟骑一大象遁去。後人思之,悬望其还,且如月初,则言月中必至。及至月中,又言月尽必至。至今望之不绝。南昆人敬象牛,由此故也。
  王有大头目二人,掌管国事,俱是回回人,国中大半皆奉回回敎门。礼拜寺有二三十处,七日一次行礼拜。至日,举家斋浴,诸事不干,巳午时,大小男子到寺礼拜,至未时方散回家,才做买卖,干理家事。人甚诚信,状貌济楚标致。其二大头目受中国朝廷升赏,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幷哲地未讷几计书算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择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其头目哲地卽与内官大人众手相拿。其牙人则言某月某日於众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然後哲地富户才将宝石珍珠跚瑚等物来看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缓则二三月,若价钱较议已定,如买一主珍珠等物,该价若干,是原经手颈目未讷几计算,该还紵丝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货交还,毫釐无改,彼之算法无算盘,只以两手、两脚幷二十指计算,毫釐无差,甚异于常。
  王以六成金铸钱行使,名吧南,每个径面官寸三分八釐,面底有纹,重官秤一分。又以银为钱,名搭儿,每个约重三釐,零用此钱。衡法每番秤一钱,该官秤八分,每番秤一两,计十六钱,该官秤一两二钱八分。番秤二十两为一斤,该官秤一斤九两六钱。其番秤名番剌失,秤之权钉定於衡末,称准则活动於衡中,提起平为定盘,星称物则移准向前,随物轻重而进退之。止可秤十斤,该官秤十六斤,秤香货之类,二百斤番秤为一播荷,该官秤三百二十斤,若称胡椒,二百五十斤为一播荷,该官秤四百斤。凡称一应巨细货物,多用天平对较。其量法,官铸铜为升行使,番名党戛黎,每升该官升一升六合。
  西洋布本国名撦黎布,出於邻境坎巴夷等处。每疋阔四尺五寸,长二丈五尺,卖彼处金钱八个或十个。国人亦将蚕丝练染各色,织间道花手巾,阔四五尺,长一丈二三尺,每条卖金钱一百个。胡椒山乡住人置园多种。到十月间,椒熟采摘晒乾而卖,自有收椒大户来收,上官库收贮。若有买者,官与发买,见数计算税钱纳官。每胡椒一播荷,卖金钱二百个,其哲地多收买下各色宝石珍珠,幷做下跚硼珠等物,各处番船到彼,国王亦差头目幷写字人等眼同而卖,就取税钱纳官。
  富家多种椰子树,或一千株或二千三千株,为产业。其椰子有十般使用:嫩者有浆甚甜,奸契,可酿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做饭吃;外包之穰,打索,造船;椰壳为碗,为杯,又好烧灰打箱金银细巧生活;树好造屋,叶好盖屋。蔬菜有芥菜、生姜、萝卜、胡荽、葱、蒜、葫芦、茄子、菜瓜、东瓜四时皆有。又有一等小瓜,如指大,长二寸许,如靑瓜之味,其葱紫皮,如蒜,大头小叶,称斤而卖。波罗蜜、芭蕉子广有卖者。木别子树高十余丈,结子如绿柿样,内包其子三四十个,熟则自落。其蝙蝠如鹰之大,都在此树上倒挂而歇。米红白皆有。麦大小俱无。其面皆从别处贩来卖。鸡鸭广有,无鹅。羊脚高灰色,如驴驹子之样。水牛不甚大。黄牛有三四百斤者,人不食其肉,止食其乳酪,人无酥油不吃饭。其牛养至老死卽埋之。各色海鱼其价极贱。山中鹿兔亦有卖者。人家多养孔雀,其他禽鸟则有乌鸦、苍鹰、鹭鸶、燕子,其余别样大小禽鸟,则并无有。
  国人亦会弹唱,以葫芦壳为乐器,红铜丝为弦,唱番歌相和而弹,音韵堪听。民俗婚丧之礼,锁俚人、回回人各依自家本等体例不同。其王位不传於子而传於外甥。传甥止论女腹所生为嫡族。其王若无姊妹,传之於弟。若无弟,逊与有德之人。世代相仍如此。王法无鞭笞之刑,罪轻者截手断足,重则罚金诛戮。甚则抄没灭族。人有犯法者,拘之到官,卽伏其罪,若事情或有冤枉不伏者,则於王前或大头目前置一铁锅,盛油四五斤,煎滚,先以树叶投试爆弹有声,遂令其人以右手二指煠於油内片时,待焦方起,用布包裹封记,监留在官,二三日後聚众开封视之,若手烂溃,其事不枉,卽加以刑,若手如旧不损,则释之,头目人等以鼓乐礼送此人回家,诸亲邻友馈礼相贺,饮酒作乐以相庆,此事最为奇异。
  使回之日,其国王欲进贡,用好赤金五十两,令番匠抽如发细金丝,结绾成片,以各色宝石大珍珠厢成宝带一条,差头目乃邦进奉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7
科泽科德(Kozhikode)是马拉雅拉姆语中的名字,出现于公元13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代典籍‬中它被称为南毗国(来自婆罗门姓 Namburi),元代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代古籍称为“古里”。伊本·白图泰游纪中称为为Kalicut(卡里卡特)。科泽科德还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 Fort)。
科泽科德区位于印度西南海岸。北部是坎努尔,东部是瓦亚纳德,南部是马拉普兰,西临阿拉伯海。科泽科德位于北纬11°08'和北纬11°50'之间及东经75°30'和东经76°08'之间。
第2个回答  2012-03-14
应天府今南京
第3个回答  2012-03-06
印度南部港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