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史陶芬伯格刺杀希特勒的计划究竟失败在哪,成功概率有多少?

如题所述

先来回顾一下1944年7月20日那个差点改变二战历史进程的日子究竟发生了什么?

7月20日,下定决心一定要炸死希特勒的史陶芬伯格上校携带着提前准备好的两枚定时炸弹走进了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狼穴”。

这两枚定时炸弹,是英国制造的,重约两磅。其原理是利用装有一根盛着酸溶液的玻璃管,将其打破后,只需10分钟就可以腐蚀掉一根拉着撞针的金属线,金属线断裂后,就会使撞针弹出来,击发雷管。

由于这种炸弹没有机械转动发出的声音,也没有任何气味,很难被人发现。

由于原定的向希特勒汇报时间为下午1点,所以史陶芬伯格上校一开始并没有着急组装好炸弹,因为炸弹组装好会在15分钟后起爆。

但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的到访,使得希特勒决定将汇报提前到了12点半,而希特勒提前开会的决定也把史陶芬伯格上校搞得措手不及,他只能借口方便一下,进到就近的卫生间内,匆忙组装好了一枚炸弹,并用手钳把装有酸溶液的玻璃管夹碎。

即使仅组装成功了一枚炸弹,史陶芬伯格上校也已经迟到了,他不得不赶紧进入会议室,希特勒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并回答了史陶芬伯格上校的问候。史陶芬伯格上校趁机站到桌子旁边,并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那个坚实橡木底座的里面一边。

这个皮包距离希特勒的腿仅2米远,在有5分钟,皮包里的炸弹就会爆炸,而德意志的元首希特勒必定会一命呜呼。

史陶芬伯格上校感觉已经十拿九稳了,于是决定趁炸弹还没有爆炸迅速远离爆炸现场,他便趁着人们正在聚精会神的时刻偷偷溜了出去。

然而史陶芬伯格上校的突然离开,却引发了连锁反应,他身旁的军官勃兰特想更清楚的看地图,便走到了他的位置,发现他的包碍事,就顺手把皮包捡起来放到了桌子那个厚厚底座的靠外一边。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不经易的举动,却改变了故事的结局。由于炸弹和希特勒中间隔着这个厚厚的底座,却有效保护了希特勒免收爆炸第一波的波及,虽然爆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会议室被炸毁,房顶倒塌,橡木桌被掀到了空中,4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而希特勒却幸运的仅烧伤了大腿,烧焦了头发,震坏了耳膜,希特勒鬼使神差的逃过了这一劫。

故事说完了,咱们再来看看希特勒是如何逃过这次精心谋划的刺杀行动的?

关键点一、会议突然提前,史陶芬伯格上校已经来不及组装原定的2枚炸弹,匆忙组装好1枚定时炸弹后,就立即赶往了会议室,这就导致了炸弹的威力打了折扣。

关键点二、史陶芬伯格上校将藏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桌底后,就“自信”的走出了会议室,不料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皮包阴差阳错被挪动,进一步降低了炸弹的威力。

从这两个点可以看出,史陶芬伯格上校刺杀希特勒失败的最终原因,第一是细节没有做到极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没有第一时间迅速组装好两枚定时炸弹,第二是没有勇于牺牲自我的勇气,为了坚决执行刺杀希特勒的任务,应该确保炸弹万无一失的发挥威力,应当具有哪怕最后一秒抱起炸弹冲向希特勒也在所不惜的勇气。正是史陶芬伯格上校的盲目自信才导致了刺杀希特勒行动的失败。

除此之外,史陶芬伯格上校曾经有过两次绝好的机会,可以炸死希特勒,一次是7月初,史陶芬伯格上校曾经和希特勒相处了一个小时,但是由于希特勒的左膀右臂希姆莱没在,史陶芬伯格上校放弃了刺杀,另一次是希姆莱和戈林都不在,史陶芬伯格上校出于想把纳粹骨干一网打尽的初衷也没有动手,因此可见史陶芬伯格上校的瞻前顾后,不够果决也是他刺杀希特勒失败的一方面原因。

那么这次行动计划的成功概率到底有多少呢?

一次没有把所有可能因素考虑进去,将主动权交到其他因素手中的刺杀计划可以说是并不算一次成功的刺杀计划。但是这份并不周全的计划只要加上史陶芬伯格上校敢于牺牲自己的勇气,就完全可以做到100%的成功概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可以说这次刺杀计划成功概率很高,炸弹在希特勒的身边被引爆,只是阴差阳错被距离拉开种种意外环境,让希特勒的只是负伤,若刺杀者不考虑自身安全,近距离引爆,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第2个回答  2020-09-26
1.细节没有做到极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2.没有勇于牺牲自我的勇气。不周全的计划加上史陶芬伯格上校的勇气,就可以做到100%的成功概率。
第3个回答  2020-09-30
有很大的机会成功,一切的计划都是很完美,只不过一切都差那么一点运气,而希特勒又太过被幸运女神眷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