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伤人后传播至人
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病死率近乎100%
被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挽救众多生命。
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为狂犬病病毒(Lyssavirus),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易感,而犬和猫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在我国,大多数狂犬病是被患狂犬病的犬等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黏膜被污染所致。少数情况下,该病也可通过唾液直接接触人体黏膜或皮肤伤口而传染。狂犬病病毒不能侵入完整、无破损的皮肤。
临床上无法快速鉴别致伤动物是否带病毒,只能够基于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是否有被犬、猫、蝙蝠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在发生狂犬病暴露时,即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犬、猫、蝙蝠等)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发生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等情况时,应尽快就医。
那 0.01%,其实指的是迄今为止得了狂犬病之后幸存下来的少数几个人。在这里,我们要提一种试验性的狂犬病治疗方法,它叫做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这个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包括使用化学药物等各种手段,让患者进入诱导昏迷状态,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你可以理解为一种休克疗法。关于这个疗法的第一例案例
2004 年 9 月,15 岁的美国威斯康辛州高中生吉斯(Jeanna Giese)在教堂捡到一只蝙蝠,她的左手食指不小心被咬了一小口,随后她只是用双氧水简单清理了一下伤口,并没有打狂犬病疫苗。
37 天后,吉斯开始出现狂犬病早期症状,随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密尔沃基市威斯康星儿童医院的威洛比医生(Rodney Willoughby, Jr.)的团队设计了一种实验性的疗法为她治疗。密尔沃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大多数狂犬病人的死亡都是由暂时性大脑机能紊乱所导致的,而大脑本身只受到了很小的损伤,甚至根本没有损伤(注:这个理论并未获得医学界认可)。因此治疗团队的目标是使吉斯进入诱导昏迷状态,保护她的身体机能免受大脑的损害,以期使她能存活较长的时间,从而让她的免疫系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产生抗体对抗病毒。
吉斯先是被给以氯胺酮、咪达唑仑和苯巴比妥组成的复方药物以抑制大脑活动,并在等待她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抗击病毒的过程中给以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和金刚烷胺。6 天后,当免疫系统的进展有明显的迹象时,吉西从昏迷中被唤醒。
在住院 31 天后,吉斯身上所有病毒宣告清除,并解除了隔离。虽然她的大脑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疾病以及治疗对她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害。她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康复治疗,并于 2005 年 1 月 1 日出院。
到 2005 年初,她已经能自主走路及重返校园,并开始开车了。吉斯后来恢复得很好,还上了大学。根据记载,后来有几十名狂犬病患者接受密尔沃基疗法,其中成功幸存的有 10 人。而在密尔沃基疗法之前,还有 5 个人在患有狂犬病之后活了下来。这十几个人,就组成狂犬病大难不死的那极少部分,也就是狂犬病病死率 99.99% 的来源。然而,为什么说 100% 也是正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