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

如题所述

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

一、生理因素。

生理学上讲,一般人憋尿的时间一般也就两个小时。要不然,膀胱与肾受不了,容易生病。

二、心理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反应,为了区分另算一种。

要知道,人类的专注力不是一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波动。

所以,根据人类注意力的时长,幼儿园里一节课只有30分钟,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大学时一节课50分钟,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也是,一部电影里,编剧会在故事的设定中,15分钟一个转折,或者来一个小高潮,好刺激一下即将要走神的观众,提醒下保持注意力。

是以,一部电影120分钟,基本上已是成年人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了。

三、技术原因。

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

为了有效利用胶片,各大导演们都充分将15分钟的胶片用到极致。所以,15的倍数决定了影片的长度。

现在的电影片长是120分钟上下,但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史上,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片长,都曾经有过,也出现过个别4个小时甚至到6个小时的这种电影的长度。但最终,从业者摸索出了规律,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这个长度对故事的叙事性可以从容调度,而且符合观影心理。

四、商业平衡。

电影不仅要拍,还有排。没有正式放映就等于白拍了。票房低都算是失败,电影毕竟是一种商品,要卖钱的。

所以,电影院在电影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发言权,在票房分成上也要拿去很大的的比例。

反过来,电影院会对电影制作有要求。经过多年的博弈与摸索之后,发现90-120分钟的片长,有利于院线的排片,能够保证最大利润。超过120分钟的影片,一天轮播下来,多处的时间足够多排一场了。所以,电影院不欢迎片长过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平衡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1
电影一般都是在120分钟,这是行业内的一个规范,因为大多数的剧情在120分钟之内都能够表演完成,而且120分钟是观众能够比较接受的一个舒适范围。
所以电影院的电影都会围绕在120分钟上下波动,这是有道理的。
第2个回答  2021-06-11
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因为一部好的电影要想阐述。清楚整个故事情节需要的时间,至少也会在一个半小时以上。但是过长的时间又会让观众觉得非常的啰嗦。看起来会有一种疲劳的感觉所以说一般的电影都在12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让大家能够有更好的心情更加投入地去欣赏电影
第3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过去都是用胶片拍电影,一段电影的长度在90到120分钟,能够把故事讲清楚又不浪费胶片,一直延续下来习惯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喜欢观看电影,但是在观看电影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人都会发现大部分的电影时长都控制在90到120分钟之间,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好奇,为何只是控制在90到120分钟之间。其实电影本身是为了能够给观众们带来一定的视觉挑战,所以太长的时长会分散观众们的注意力,只有较短的时长且紧凑的情节才能够让观众们更加关注。

短时间不会让观众产生厌烦感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影视剧作品大多数时长都非常的短,电视剧一集的长度是40分钟左右,这也是为了能够让观众们观看起来并没有厌烦的感觉。电影也依旧如此,90分钟到120分钟最能够让观众有新鲜感,在观看过后也会更加回味无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电影时长太长会让观众们产生更加厌烦的感觉,没有想要观看下去的欲望所以对于作品并没有很大的好处。

紧凑的情节更加吸引人90到120分钟的时长,是为了能够给观众们讲述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时长的原因,所以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更加能够吸引观众,当然,观众们才能够专心致志地观看电影,对于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月紧凑的情节才能够越吸引观众,所以大部分的电影本身都非常能够吸引观众,且情节更加能够吸引眼球,所以越短的电影本身情节便会更加紧凑。

电影本身是为了能够让观众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更加完整的故事,所以越来越多的制片方在电影拍摄方面会更加用心,毕竟只有情节的重重叠合才能够让观众们更加想要了解电影的全部,想要让自己更加深入的观看。
第4个回答  2021-06-11
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电影为了能够将一个故事或者是多个故事,完整的呈现给观众,就必然要设置很多的剧情,因此120分钟的时间是非常的紧凑的,同时由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能够接受长时间的观看电影的时间,也只有120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电影的时间一般都在120分钟,毕竟时间太长,观众万一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的事情离席有可能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无法理解电影剧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