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人,他们憋住的粪便都到哪里去了呢?

如题所述

便秘的朋友总是会有这样的疑惑:

自己好几天才会排一次大便,那些没拉出来的屎都去哪里了?不会真的像传言中说的被肠道“吃”掉了吧?

其实有这样疑惑的人不在少数,毕竟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普遍都是3、4天一次,甚至还会拖到一个周以上。

那么长时间没有上大号,身体里攒了好几天的大便到底去哪了?

01    大便的形成过程

要了解未排出的大便去向,首先要来看看大便的形成过程。便便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吃进去的、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水分、细菌、肠道脱落的粘膜细胞等物质组成。

我们身体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座高效运转的工厂,它的运转模式是这样的:食物由嘴巴进行初步加工后→沿着食管进入到胃部→再经由胃部和小肠的消化大部分的食物不能被身体吸收的食物残渣携带水分、电解质、部分细菌、肠道脱落的粘膜细胞等物质流转到大肠形成大便的最初形状。


此时,这些新生大便还是液体的状态,其中的水分含量很多。但是在大肠内,新生大便会被大肠吸收掉一部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完成一个由液体大便到香蕉状大便的塑形过程。

而这些塑形成功的大便,会随着肠道运动,从结肠到达直肠,然后先储存在直肠里面,待大便数量足够时,会触发排便的神经反射,由内外括约肌放行,将大便排出体外。

这就是正常大便从形成到排出的整个过程。但是对便秘患者而言,这个过程却不太顺利,尤其是在大肠部位。

02   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为什么就是都是同样的消化(造粪)机制,有些人的便便从形成到排除就一帆风顺,有些人的便便就历经层层坎坷,最终还“消失不见”呢?

其实这事,跟慢性便秘的病理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1、结肠运输缓慢

如果有人问人体最长的部位是哪里,那么毋庸置疑,就是大肠。

我们的大肠大体上分为结肠与直肠,其中结肠的总长度约为1.38米,直肠的长度约为0.12米。

食物残渣在经由小肠的消化后,就会转入大肠的结肠部位。再由结肠部位吸收大便中多余的水分,为大便塑性成香蕉状。

至于直肠,就成了一个储存塑形好的大便的“大便库”。而肠道运动就像是一个物流,会将塑形好的大便,从结肠运往直肠的“大便库”中。而现实中,任何物流快递都可能会迟到,更何况是不受人脑主观控制的肠道。

一般而言,正常人将大便从结肠运往直肠的过程只需要1天的时间,而便秘的患者,因为结肠运动缓慢,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3天,甚至更长。看到没,有些便便,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慢别人好久了!对于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慢传输型便秘。

2、排便的反射异常

便秘患者排便不畅,还有可能是存在排便反射异常的情况。

根据正常的排便反应,经由结肠吸收水分,塑形成香蕉状的大便会因为肠道运动,被运输到直肠这个“大便库”中。大便储存在直肠里面,大肠就会触发直肠里面的神经感受源,神经感受源会将排便的感觉上传到大脑。

然后由大脑发出指令,按排肛门括约肌,盆底的肌肉,直肠的肌肉协同合作,直肠的肌肉用力,将大便挤出直肠。再由肛门括约肌松弛,将大便排出体外。完成整个排便行为。

如果排便的反射异常,排便的肌肉运动不协调,肠道神经系统运行异常,就会导致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叫做出口梗阻型便秘。这时候的大便,也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堵在直肠出不来了。

但是因为直肠内的空间有限,没有被排出的大便一部分就会返回至结肠,堵在结肠中,继续被结肠吸收水分,直到变得又干又硬,从软黄的香蕉便变成黑硬的坚果便。

等到下一次要排便时,就会更加难排。

有时候,对于健康人而言,排便这件事其实也不是那么顺利。想排便时,大脑会判断当下的时机适不适合进行排便行为,比如说开会时,旅游找不到卫生间时,甚至会因此强行忽略或拒绝由直肠神经感受源传递而来的“便意”。

这时候的直肠叫嚣着“要拉屎”,而大脑只能强忍这便意,告诉括约肌要坚持住,千万不能拉。憋便也会导致大便返回至结肠,然后被结肠吸收水分,变成黑硬坚果便,之后想排,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经常性憋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03   便秘时大便都去哪了?

根据上面的消化运行模式、肠道排便模式以及便秘发生机制,很明显,便秘时好几天没有排出的大便还是在你的肠道中。

    它可能是在慢慢悠悠由结肠去往直肠的路上(慢传输型便秘);也可能是在好不容易到了直肠后,在与肛门括约肌一门之隔的地方出不去(出口梗阻性便秘);甚至有可能,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混合型便秘)。

这些便便的具体情况和便秘类型,还需要专业的医生在经过专业检查后,才能明确其具体情况。而便便们在被肛门括约肌拒绝后,伤心的返回结肠,它们被结肠不断的吸食水分,由“小鲜便”变成了“老腊便”,一直等待下一次被排出的机会。

图源:公众号“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而便便也不是好欺负的,这些“老腊便”长时间在肠道停留,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部分吸收后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有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大脑功能。而那些“憋便”行为,轻则影响下一次的排便质量,重则转为便秘,可能还会引发身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1
没有排出的大便,在肠道里面停留和憋着,没有被及时的排出,大便就会被肠道进行二次吸收,水分被吸收以后,就会导致体积变小,在肠道里面堆积。
第2个回答  2021-03-01
便秘的人好几天没有排出来的大便,其实哪都没去,一直呆在大肠里面。大肠里面的粪便,长时间待在大肠里面,导致水分被过分的吸收,大便会变得越来越干燥。
第3个回答  2021-03-01
肠道反复的吸收着水分,大便就可能会因为干结导致憋在体内无法排出。若是大便过干,在上厕所的时候,就需要用力,可能就会造成肛裂更不敢上厕所,慢慢的便秘也就形成了。若是大便当中的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的话,肠道当中的菌群也会遭到破坏,引发各种肛肠疾病,还可能导致肠癌的发生。
第4个回答  2021-03-01
大便如果不及时排出,水分就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更加干结难排。大便中的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