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对待挫折

如题所述

  从小学到中学,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就个人发展来说,人的一生往往有四个转折点:一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特点是从无知变有知;二是从小学到中学,特点是从忘我到自我;三是从中学到大学,特点是从追求到实现;四是从大学到社会,特点是从梦想到现实。所以,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正好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即从小学到中学的转折点。

  一、从小学到中学,心理会发生哪些变化

  1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不愿听从大人的“摆布”。
  某初中生两手提着T恤衫的肩,翻了一个面,然后在袖子处把它叠起来。母亲告诉他一种简便的叠法——从下摆开始。该学生以往对父母是言计听从的,现在却坚持说他的方法好。妈妈解释:她的叠法产生的皱折少。他马上顶过去说:恰恰所有的孩子都爱穿打摺的衬衫。不一会儿,两人大吵起来,该学生把衬衫揉成一团,扔在地板上气冲冲地出了门。
  青少年阶段,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成人感、独立意向、自尊心等不断增强。他们强烈地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对待,得到成人的尊重,参加成人的活动,享受与成人同样的权利。当这些需求与社会心理供给和要求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在冲突中执着追求自我表现和自尊的要求,一旦遇到过激反应或干涉时,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2 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某学生是位“优生”,成绩一贯名列班上前茅,成了老师和家庭的宠儿。跨进校门,走进家门,所听到的是表扬和夸奖,拿到的是奖品和奖金。后来有几次成绩输给别人,老师和家长批评了他,结果他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中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好胜心强,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一旦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遇到挫折,挨了批评,或遭受打击时,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等压抑情绪。
  3富于理想,追求前途与看问题片面主观,缺乏辨别是非的矛盾。
  某少年家庭非常富有,父母望子成龙,特地把他送到市区重点学校念书,可这少年不用功,学习成绩老是很差。父亲教育他:“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没出息。”他却反驳说:“谁说没知识就没出息,你不是只有小学程度,照样当经理,赚大钱,那些有文凭的人还要受雇于你呢!”
  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追求理想前途。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真伪,良善的能力,认知偏差度往往较大,看问题难免主观、片面,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导致不正确的言行出现。
  所以,中学生最应该加强的一个心理训练是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并适应环境。

  二、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穴鸟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们常用“自以为是”来形容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不自量力,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长处进行竞争,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招致不幸,沦为笑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但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自我认识与评价中容易出现偏差,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人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我们除了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外,还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充分地发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幅更宏伟的蓝图。

  三、如何认识并完善自己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怎样去理解这里的“全面”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请同学们边看故事边思考:那位漂亮姑娘她美吗?
  场景一: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没有座位。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丝愉悦。
  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场景二: 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车子颠簸得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的颠簸不断摇晃着身体。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她不好意思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问题二: 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适时进行道德渗透)
  场景三: 只见她皱紧了眉头,急促地拍打着衣服,如见瘟神般地将身子闪开,一边说着: “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问题三: 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陈述理由)
  问题四: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1~2分钟,回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判断一个人“美”与“丑”不仅要看他的外在形象,更要看他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优势与不足,所以,全面认识自己,还要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对于优点我们不必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对于缺点我们也不必担心害怕,悲观绝望。因为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小刚的日记,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看完他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什么?(或者分析一下小刚苦恼的原因是什么?)
  我小学时经常不认真听课,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还和同学们吵架等等,所以,在同学们眼中我是一个坏孩子。到了初一,我想重新开始,因为我也想做个大家都喜爱的孩子。于是,我改正了一些毛病,上课开始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还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我好开心啊!
  可是,与我小学同班的小忆经常跟我现在的同班同学说我以前不好的表现,所以现在同学们又开始疏远我了。难道,一个人以前犯了错误,就永远都不能变好了吗?我真的还是人人讨厌的坏孩子吗?
  我们应该告诉小刚,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的进步,继续努力,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所以,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 用坦然的心情接纳自己
  有一个小男孩是个孤儿,他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人爱他,他到神父那里哭诉自己的不幸。神父什么也没有说,给了他一块石头,让他到市场上去卖,但不管开多少价都不能卖。在市场上有人觉得好奇,随便给他开了个价钱,他不卖。别人以为这块石头是个宝石,于是价钱越涨越高,简直不敢相信一块石头会值这么多钱!第二天,神父让他到黄金市场去卖,结果到收市的时候,价钱已经出到了昨天的十倍。第三天,他去宝石市场去卖石头,价钱已经涨了百倍。由于他始终不肯卖,别人都认定这块石头是无价之宝。
  问:神父让小男孩去卖那块石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但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别人对它的评价却不一样了。那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实际是不接纳自己的表现。其实,我们每个人就像是那块石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块扔在路边没有人要的石头,那么别人也就会认为你一钱不值;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块宝石,那么别人也会认为你价值连城。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活出生命的价值,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愉悦地接纳自我,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完善自己。
  4 用积极的心态左右自己
  有一个女孩子,总觉得不讨别人喜欢,因此有一点自卑。一天,她偶尔在商店里看到一支漂亮的发卡,当她戴起它的时候,店里的顾客都说漂亮,于是她非常高兴地买下发卡,并戴着它去学校。接着奇妙的事发生了,许多平日不太跟她打招呼的同学,纷纷来跟她接近,一些同学还约她一起去玩,原本死板的她,似乎一下子变得开朗、活泼了许多。但放学回家后,她才发现自己头上根本没有带什么神气的发卡,原来她付钱后把发卡留在了商店里。
  问:是什么使别人改变了对她的态度?那个发卡真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吗?
  人的容貌并没有因戴发卡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态,因她的可爱而让人感到漂亮,“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那句话在她身上得到了验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讨厌自己,对于那些已经成为无法更改的客观现实,与其整天抱怨苦恼,还不如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

  四、认识完善自己应注意的问题

  1立足现在,为未来建造“房子”
  有个老木匠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老板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经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讲究,干活不认真。房子建好了,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他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今后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时,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2 持之以恒是关键
  “快车和慢车跑起来的速度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中途停车的次数和长短不同。”
  求学何尝不是这样。有的同学是每星期一小站,好好“放松”一下;每学期一大站,“痛痛快快的玩个够”;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更是人生的“大站”,不玩他个天昏地暗不算完。结果,他们就成了“慢车”。你有现在的成绩,不是因为你这辆车跑得比别人快,而是因为你是一辆“快车”,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今后的人生路上,是继续当一辆快车呢,还是改为慢车呢?就看你自己了!快车虽然舍弃了一些景观,但可以快捷地到达终点。
  3 细节决定命运
  宇航员科马洛夫殉难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前苏联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痛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电视上,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着悲痛说:“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也会让你付出沉重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这三年中的第一年,第一个学期,第一个星期,第一天,第一节课开始我们新的征程。
  4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特别贪玩,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上午,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杆准备和同伴们去钓鱼。这时,他的父亲拦住了他,对他说:“你整天贪玩,已经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了,我和你母亲都很为你着急”。谁知,爱因斯坦却说:“有什么好着急的,他们(指同伴)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你为什么不跟成绩好的同学比呢?”谁知,爱因斯坦却说:“我干嘛要跟他们比呢?”看着贪玩而又不太懂事的孩子,爱因斯坦的父亲心平气和而又充满关爱地对他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你认真地听完,然后就可以去钓鱼了。”
  故事是这样的:“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却一不小心,彼此同时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黑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脸上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又脏又丑,便跑到河边洗了脸。黑脸猫看到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去和其他的猫一起玩耍,结果把其他的猫吓得四处逃窜,把它当成了妖怪。
  其实,别人不能和你比,你也不能和别人比,谁都不能成为你的镜子。你只能和自己比,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天才当镜子,傻瓜也可以照成天才。”
  爱因斯坦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去开始温习功课。
  从那以后,爱因斯坦经常把自己作为镜子,不断地审视和校正自己。他不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而且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处理事物时,也多了一些理性的光芒。最终,他创造成了成功而且赢得非凡的人生。
  天下很少有人真正拿自己跟自己比较。其实,谁也不是我们的参照物,谁也不能成为映照我们的镜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也都有自己的劣势和弱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只有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自己,映照自己,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学们,崭新的学习生涯呈现在你们面前,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全新的面貌认识完善自己,并在学习和生活上不断前进突破。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以英国著名诗人蒲柏的名言作为今天的结尾——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3
把挫折看成是自己成长的机会,会学到很多东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